移动端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政策法规

2023-2035年:我国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建设有哪些重点任务?

2023-09-08 14:04:44来源:农机网整理发布 阅读量:221 评论

分享:

导读:当前,我国设施农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同时面临着社会经济和产业内生因素并存的新形势和新环境。

  设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农产品供给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我国已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加快升级,食物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任务紧迫、意义重大。当前,我国设施农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同时面临着社会经济和产业内生因素并存的新形势和新环境。

  为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日前,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我国第一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对促进设施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据悉,该规划的规划期为2023—2030年,展望到2035年。【规划全文】
 
  发展现状及机遇:
 
  该规划指出我国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总量还不足、质量还不高,相比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还不能适应建设农业强国的需要,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总体概括来说,主要表现为:“总量不足与设施落后并存、绿色转型任务较重、集约生产有待加强、配套服务较为滞后、要素保障支撑不足”这几个方面。
 
  但同时,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具备诸多积极因素,面临难得机遇:政策导向更加鲜明、科技支撑更加有力、市场驱动更加强劲、投入渠道更加多元。未来一个时期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期,必须抓住机遇、聚焦重点,加大投入、加强建设,加快促进设施农业全面转型升级,筑牢农业强国建设基础。
 
  规划目标:
 
  到2030年,全国现代设施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科技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稳产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设施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具体表现为:“实现稳产保供水平提升、实现科技装备水平提升、实现质量效益水平提升实现绿色发展水平提升”这四大方面。
 
  重点任务:
 
  立足种植、畜牧、渔业等行业特点,因地制宜探索推广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设施农业类型,加快走适合我国国情农情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之路。
 
  (一)建设以节能宜机为主的现代设施种植业
 
  统筹强化粮食与“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坚持存量改造与增量拓展并重,发展节能节本、高产高效新型现代设施种植业,加强非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创新研发一批引领性、前瞻性关键技术,推进绿色化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生产,稳步提升优质果蔬等的供给能力。
 
  具体举措概括为:加快传统优势产区设施改造提升、引导潜力区实施非耕地设施农业开发、强化大中城市现代化都市设施农业建设、建设提升现代设施育苗(秧)中心。
 
  (二)建设以高效集约为主的现代设施畜牧业
 
  坚持稳定生猪家禽产能、拓展肉牛肉羊与奶牛产能,改造提升设施畜牧养殖,推广不同区域、不同畜种的设施养殖标准和技术模式,加快畜牧设施养殖向高效集约型升级。
 
  具体举措概括为:加快规模养殖场设施化改造升级、稳步推进生猪家禽立体化设施养殖建设、加快肉牛肉羊集约化设施养殖建设、建设奶牛智慧养殖场。
 
  (三)建设以生态健康养殖为主的现代设施渔业
 
  坚持扩产能、优结构相结合,以水域滩涂承载力为前提,优化设施渔业生产力布局,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大力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和深远海大型养殖渔场等设施渔业,积极拓展设施渔业绿色养殖空间。
 
  具体举措概括为:加快传统养殖水域设施提档升级、推进深远海设施渔业拓面提质、推进渔港设施升级改造、建设以仓储保鲜和烘干为主的现代物流设施。
 
  (四)建设以仓储保鲜和烘干为主的现代物流设施
 
  强化设施农业产业链的配套建设,重点提升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完善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有效减少粮食和“菜篮子”产品的产后损失和流通环节浪费,为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举措概括为:建设提升产地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提升粮食减损绿色烘干设施。
 
  注:本文由农机网(www.nongjx.com)整理发布,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