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地方新闻

标准化构建柳州螺蛳粉从“小特产”到“大产业”的转型路径

2025-11-25 08:37:13来源:柳州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 阅读量:2637 评论

分享:

  编者按:
 
  为促进思想交流,激发实践动力,全面展示柳州市场监管系统在理论与实践探索中的最新成果,推出“学思践悟之窗”专栏。本专栏将聚焦服务型执法、商标品牌建设、食品安全监管、标准建设、医药产业发展等市场监管重点领域,对2025年度的优秀研究论文进行展示交流,推动成果转化,为柳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市场监管的智慧与力量。
 
  柳州螺蛳粉从街头特色小吃,发展为全产业链收入超750亿元的大产业,标准化成为连接“小特产”与“大产业”的关键桥梁。柳州市市场监管部门肩负标准制定、监督与实施的职能,通过构建与实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强化服务与监管,破解了特色产业发展的诸多难题,助力柳州螺蛳粉从街头小吃到百亿产业的“华丽蜕变”。
 
  市场监管的“标准化创新”
 
  驱动螺蛳粉产业“蝶变”
 
  强化顶层设计,创建标准化治理新格局
 
  柳州把标准化提到产业发展战略高度,出台全国首部米粉类产业法规《柳州市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条例》,以地方立法形式保障全产业链标准、地理标志保护等落地落实。建立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的标准化协调推进联席会议制度,联动260多个单位,市级财政投入1000万余元专项资金,并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支撑。成立螺蛳粉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广西首个标准化学院,为产业发展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
 
  完善标准体系,守住质量安全关
 
  市场监管部门牵头构建覆盖原料种养、生产经营、流通营销、文旅融合等6个子体系,共572项标准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不仅推动《米粉(米线)》等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还针对冲泡型螺蛳粉、冰鲜螺蛳粉等新增标准,填补行业空白。标准引领技术攻坚,攻克了预包装螺蛳粉保质期从10天延长至6个月的难题,推动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跃升,2025年开展预包装螺蛳粉监督抽检590批次,合格率达99.52%,比产业化初期提升近30个百分点。
 
  打造服务平台,优化企业服务
 
  以柳州螺蛳粉质量检验中心为核心,构建全产业链技术支撑体系,能检测173种产品、2374个项目参数,全产业链检测覆盖率超92%。创新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质量服务“一站式”平台,提供标准查询、培训、技术帮扶、快速送检等服务,设立检验绿色通道,累计开展标准培训2万余人次,解决中小企业检测能力不足、标签标识不规范等问题。联合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室,推动技术攻关与标准转化,助力产业提升核心技术水平。
 
  用标准赋能,让品牌走向世界
 
  以标准先行开拓国际市场,制定《预包装柳州螺蛳粉外包装英文译写规范》,统一“柳州螺蛳粉”译名为“Liuzhou Luosifen”,规范“加臭加辣”“麻辣”等特色风味术语翻译;推动品牌在26个国家成功注册国际商标,指导企业通过香港“正”印认证等国际合规辅导,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759.64亿元,同比增长13.4%。
 
  螺蛳粉产业标准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标准覆盖和更新不够快
 
  现有标准更新周期长,对国际市场法规变动、消费者健康需求升级等响应不及时,在酸笋发酵、汤料风味等核心技术上,尚未参与或主导制定国际或区域标准,制约“柳州味道”的全球认同与市场准入。此外,直播电商营销、预制菜加工等新兴领域还没有专项标准,原料种养殖环节的标准不够精细。
 
  全链条标准执行不够协同
 
  上游种植养殖户规模小、分布散,不少经营主体未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规程,追溯信息不通畅。部分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不足,标准执行流于形式。此外,网红直播夸大宣传、跨境电商合规风险等新场景,现有标准和监管规则难以适配。
 
  人才和技术支撑不足
 
  企业中既懂螺蛳粉工艺、又懂国际标准和制定推广的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技术机构在新型添加剂检测、风味物质国际验证等方面能力不足,标准验证评估体系未能与国际接轨。
 
  推动产业进一步升级的思路对策
 
  创新治理模式,完善标准体系
 
  制定特色产业标准化中长期发展战略,明确国际标准突破、绿色智能标准布局等方向。在产业链“链长制”中,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标准提升”专项,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对新业态实行“监管沙盒”制度,测试标准适用性,平衡监管刚性与包容性。
 
  突破技术壁垒,推动标准国际化
 
  建立新兴领域标准快速响应通道,重点攻克发酵工艺、风味稳定性等关键技术标准。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国际或区域特色标准制定,抢占话语权。培育“标准领跑者”企业,引导全产业链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打造“智慧标准”平台,整合标准数据库、国际法规预警等功能,提升服务精准度。
 
  升级服务能力,强化支撑保障
 
  推动质量基础设施国际化升级,支持检验机构获取国际认可资质,提升应对国际食品标准的检测能力。拓展“一站式”平台服务,新增跨境贸易标准咨询、市场准入预评估等模块。建设产业标准数据中心,打通全链条数据接口,实现标准执行动态监测与信用评价联动。
 
  深化规则输出,拓展全球市场
 
  深化区域标准互认合作,优先与东盟、RCEP成员国共建特色食品标准互认清单,提供国别合规指南。鼓励企业推动自主标准在海外园区与应用项目中落地。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平台,结合非遗文化,传播“中国标准”内涵。设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中心,帮助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培育专业人才,筑牢发展根基
 
  实施“标准化强基工程”,联合高校定制培养复合型标准化人才,引入国际专家资源。推广企业标准化总监制度,对中小企业开展“一企一策”技术帮扶,提升标准应用能力。支持技术机构攻关快速检测方法等基础领域,增强标准验证评估的权威性。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