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21日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市场数据情况。根据国内居民出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居民出游人次49.98亿,比上年同期增加7.61亿,同比增长18.0%。其中,城镇居民国内出游人次37.89亿,同比增长15.9%;农村居民国内出游人次12.09亿,同比增长25.0%
清晨8点,北京游客张女士用马蜂窝“AI小蚂”输入“西安3天亲子游预算4000元”,5秒后收到含兵马俑VIP通道预约、回民街非遗体验的完整方案,附带实时人流热力图;上午10点,武汉火车站AI“客流预测模型”精准调度运力,单日350万旅客通行无拥堵;下午2点,上海黄浦江游船游客通过AI眼镜,实时看到外滩建筑的百年历史AR重现。2025年前三季度49.98亿人次的出游热潮中,AI已从“可选服务”变为“必备基建”。
在行前规划环节,传统“攻略战”被智能助手终结:马蜂窝“AI路书”通过主动提问补全用户需求,结合6300万POI数据库生成定制方案,使新疆旅行攻略筹备时间从62.5分钟压缩至5分钟;飞猪、去哪儿AI助手支持“预算+偏好”精准匹配,输入“成都3天2000元”即可获取含步行距离、备选路线的精细化行程,90%用户对这类服务表示满意。
中国电信打造的“小高老师”地图AI导航智能体日调用量达26亿次,嘈杂环境下语音识别准确率超95%,联动9200万个生活服务点响应“找充电桩”“推荐餐厅”等即时需求;杭州“杭小忆”通过“碰一下”技术提供多语言导览,黄鹤楼AI虚拟导游24小时在线,响应速度较人工提升3倍。新能源游客更受益于AI充电服务系统,实现充电预约与沿途餐食下单的无缝衔接,补能效率提升40%。
面对49.98亿人次的庞大需求,传统的旅游信息筛选模式已不堪重负。AI的介入,改变了旅行的起点。
智能行程管家正成为游客的贴身顾问。只需输入“周末、亲子、预算3000元、避开人潮”等关键词,AI便能瞬间融合实时票价、景区热度、天气状况与用户口碑,生成一份独一无二的“最优解”行程。
同时,AI预测性推荐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用户的消费习惯与兴趣偏好,主动推送可能心动的目的地与活动。无论是小众的徒步路线,还是即将上演的文化盛宴,AI都能在用户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前,提供惊喜之选,激发了潜在出游意愿,为18.0%的增长贡献了看不见的推力。
当游客抵达目的地,AI的魔力则从线上延伸至线下,打造出超越期待的沉浸式体验。在博物馆与历史遗址,AR导览与AI讲解已成为标配。游客通过手机或智能眼镜,便能“看见”复原的古代建筑、与历史人物“互动”,枯燥的文物知识瞬间变得生动可感。AI语音助手不仅能提供多语种、深层次的讲解,还能实时回答游客的随机提问,让每一次参观都成为一场深度对话。
此外,AI驱动的虚实融合场景正创造出全新的旅游吸引物。例如,在古城中,通过定位技术与AR渲染,游客可以参与一场虚实结合的剧本杀探险;在自然风景区,AI能根据实时环境数据生成对应的光影秀与音乐,让自然景观与数字艺术完美交融。
49.98亿人次的顺畅流动,是对公共管理与企业运营能力的极限考验。AI正是那个应对挑战的“超级大脑”。对于管理部门而言,AI大客流监测与预警系统能够实时分析景区内外的人流密度、交通状况,并预测未来短时间内的客流趋势。一旦发现可能超出承载极限,系统会自动启动应急预案,通过票务调控、疏导提示、交通分流等方式,有效保障了游客的安全与体验,避免了“看人不成反受累”的尴尬。
对于酒店、航司等旅游企业,AI正在优化每一个运营环节。动态定价模型根据市场需求、竞争对手价格和剩余库存自动调整,实现收益最大化;智能客服机器人24小时无休,处理了超过80%的标准化咨询与预订,极大提升了效率;后端的AI能源管理系统则能精准控制酒店的能耗,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践行绿色旅游理念。
49.98亿人次的出游数据是AI等创新技术赋能下,旅游产业迸发出的全新活力,从49.98亿人次的出游数据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旅游市场的复苏,更是AI技术重构的旅游新生态。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