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组织制定的《建筑陶瓷数字化车间 通用技术要求》(T/CBCSA 68-2025)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并将于2025年6月30日实施。作为我国建筑陶瓷行业首个数字化车间技术标准,该标准的制定发布具有重大意义,在标准正式发布之际,标准编制组对标准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以方便行业企业更好的学习和使用。
标准的产生背景和目的
面对房地产市场波动、消费者需求升级、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加剧以及成本持续攀升的困境,建筑陶瓷行业亟需通过建设智能和数字化车间实现转型升级。行业共同难题在于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深度赋能,优化工艺、降低操作难度、提升效率与质量、加强成本管控。在行业产量持续下滑、企业数量减少的背景下,根据国家八部门《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行业必须加快数字技术赋能和智能装备研发,推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提质降本增效,实现产能高效利用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尽管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但企业在实践中面临投入产出比低、技改受限、管理不匹配、应用不可持续及系统集成陷阱等瓶颈,难以有效降本增效。生产管理复杂度高、缺乏统一标准导致数字化车间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且传统工艺中依赖人工经验的关键环节难以数据化和标准化。
《建筑陶瓷数字化车间 通用技术要求》的制定,核心目的是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统一规范与实践指引。其具体目标在于:解决标准缺失、指导转型实践、支撑数据决策、保障可持续性,最终通过标准化系统性推动行业高效协同、智能决策升级,支撑高质量发展。
标准的主要内容和解读
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建筑陶瓷数字化车间的术语和定义、体系结构、基本要求、基础层数字化要求、制造运行管理数字化要求。
2.1 建筑陶瓷数字化车间的术语和定义
项目申报时名称为《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 设计通用规范》,后经结合实际情况与专家意见,正式更名为《建筑陶瓷数字化车间 通用技术要求》。本标准聚焦建筑陶瓷领域数字化车间的通用技术要求,旨在通过规范其体系结构、基本要求、基础层数字化以及制造运行管理数字化等核心维度,引导企业实现产品升级与智能化转型,推动建筑陶瓷生产向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迈进。
2.2 体系结构
根据陶瓷企业现有的生产模式,本标准对执行层进行了结构优化,将工艺技术、计划管理、制造执行、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环保统一纳入制造运行管理系统。
图1 建筑陶瓷数字化车间体系结构图
建筑陶瓷数字化车间各功能模块之间主要数据流如下:
图2 建筑陶瓷数字化车间数据流示意图
2.3 基本要求
建筑陶瓷数字化车间通过打通设备、资源与系统信息壁垒,实现全要素互联互通,构建智能透明制造流程,核心规范包括基本、网络、系统及集成要求。
2.4 基础层数字化要求
2.4.1 基础框架
本标准覆盖原料制备至储运全工序装备,其组成与要求需符合GB/T 40713。
2.4.2 制造装备数字化要求
接口要求:针对装备接口多样(标准/私有协议并存)导致系统集成需定制开发的问题,本标准为不同工序装备制定了统一的接口规范。
图4 生产设备清单-陶瓷数字化工厂
状态监控要求:针对装备监控能力不一、改造需停机且供应商交付难的问题,本标准规定了各工序装备关键部件和参数的监控要求。
生产过程监控要求:针对供应商设备参数常不满足数字化优化需求的问题,本标准规范了装备需提供的生产信息(如运行状态、设定参数、故障报警等)。
2.4.3 生产资源数字化要求
参照GB/T 37393-2019,规范了建筑陶瓷数字化车间生产资源的数字化要求。
2.5 制造运行管理数字化要求
2.5.1 工艺技术与生产管理数字化
覆盖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明确工艺参数,依工艺卡规范操作,高频数据采集助力优化调整,降低偏差率,提升产品合格率。同时,规范计划管理,统一管控智能设备,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依据销售交期、库存信息生成排产计划,优化资源利用,缩短交付周期,提升市场响应能力。
2.5.2 质量与设备管理数字化
结合生产检验特点,明确工序质量标准,实时记录质量参数,通过阈值监控及时处理问题,规范产品等级评定,提升质量管控精度和效率,降低次品率。同时,构建数字化设备管理体系,实现资产管理、维护管理、技术改造、故障管理、维修管理、零配件管理、能耗监管等功能,提升设备管理效率。
2.5.3 能源与安全环保管理数字化
实时监测能源消耗数据,通过
数字电表、气表采集统计,为能效评估提供支撑,助力节能降耗。同时,实时监测污染物排放限值数据,实现预测预警,功能安全符合 GB/T 41257,信息安全符合 GB/T 41260,保障车间安全运行。
3 案例情况分析
本标准目前已经在多个企业实施并落地:
科达制造数字化项目引入西门子专家团队,优化了工作流程、数据管理、编程设计、安全保障和系统融合。统一了内部设备数据接口,适配科达及其他品牌设备,提升运营效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基,也为行业提供标准化经验。
新润成陶瓷数字化工厂项目涵盖科达甄陶MOM八大业务系统,实现从原料车间到入库的100%核心流程覆盖,完成全程数字化管理。初步达成管理数字化、生产透明化目标,未来将实现业财一体化,提升管理和产品品质,降低成本。该项目入选佛山2023年度数字化示范工厂。
方向陶瓷数字化车间项目整合ERP系统,覆盖砖坯抛光及包装环节,实现全方位数字化管控。达成设备管理高效化、生产计划科学化、订单-生产-库存协同合理化,推动连续生产最大化和全程可视化,确保问题追溯无死角。构建精准数字核算架构,精确计量能耗数据,助力企业节能降耗。该项目入选2023年佛山市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
简一设备及能源管理系统整合计划制定、日常管理、数据处理和信息交互,实时监管企业能源消耗和设备状态,精准采集并深度分析数据,实现异常预警。通过设备管理任务体系和流程引擎,支持现场扫码点检保养,降低设备故障率,提升利用率,助力企业优化运维、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兴辉生产工艺系统覆盖陶瓷生产全流程,实现工艺过程分解与配置管理,确保工序严格执行。系统具备良好扩展性和兼容性,可无缝对接现有管理系统,促进信息流通与协同作业,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标准实施的意义和对行业的影响
《建筑陶瓷数字化车间 通用技术要求》标准的制定意义重大,它为行业提供了统一的数字化规范,解决了长期标准缺失的痛点。该标准确立了车间系统架构、功能模块和数据接口等基础框架,提供了转型路线图,并推动依赖人工经验的关键工艺数据化、标准化,促进知识传承。同时,标准有效规避了“信息孤岛”和“集成陷阱”,为数字化投入的兼容性、可扩展性和可持续性奠定基础。
该标准将深刻推动建筑陶瓷行业打破企业间技术壁垒,促进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降低(尤其中小)企业转型门槛与成本,加速普及;通过规范数据应用实现精准生产管控、预测性维护和能耗管理,提升效率、保障质量、降低成本风险;最终驱动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加速发展,重塑核心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