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地方新闻

奋进引领区 勇担新使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深化智慧化创新

2025-11-08 08:44:38来源:浦东发布 阅读量:5972 评论

分享:

  货物申报时间由1天缩短至半小时,船舶申报时间从2天压缩至2小时,通关效率实现飞跃;通过无纸化作业和“不见面”办理,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20亿元以上。作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显著降低了企业综合成本,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如今,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企业超70万家,支撑全国超1/4贸易量,且由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率先试点推广到上海全口岸,由上海复制推广到全国,为我国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贡献上海智慧。
 
  以需求为导向提升口岸通关效能
 
  对企业而言,能否通过一站式“单一窗口”平台实现贸易环节一次申报和提交,直接关系到运营效率和发展空间。
 
  2014年,在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等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指导下,由市商务委(市口岸办)牵头,会同上海海关、上海海事局、上海边检总站、市交通委、市税务局、口岸运营单位等部门,依托上海电子口岸,启动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
 
  依托电子口岸建设“单一窗口”,把监管部门以往各自独立、互不关联、“烟囱式”的申报和业务办理系统集成融合在一起,在一个平台进行数据处理和交换。贯通口岸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打破了信息“孤岛”,消除了系统“堵点”。
 
  “智能预约申报功能充分解放了劳动力,客户满意、操作轻松,体现了服务的温度。”上海元初供应链公司相关负责人这样评价。
 
  这项备受好评的举措,指的是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研发的智能预约申报功能。以货物申报为例,过去货物进出口供应链代理企业须在收集完整的货物及物流信息后,才能进行报关申报,导致企业人员常常需要守在电脑前加班加点,节假日也不例外。
 
  为切实解决这一痛点,“单一窗口”通过自动采集与比对外部物流信息,并结合企业预设时间实现自动申报。该功能帮助企业真正实现7×24小时全天候实时申报,推动通关效率“飞升”。
 
  此外,“单一窗口”还推动集装箱放箱电子化。以货物出口为例,以往企业需先向船公司拿纸质交接单,再凭单至堆场提箱。如今,依托电子放箱系统,纸质单据升级为电子二维码,放箱流程实现在线自动分配,提箱与整体通关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功能持续迭代助力贸易强国建设
 
  遵循现代贸易链、供应链业务的规律,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上线以来不断迭代升级。目前,已形成具备“监管+服务”“通关+物流”“外贸+金融”功能的18大板块、75项特色化应用,覆盖口岸通关作业全流程和贸易监管主要环节。
 
  举例而言,出口应收账款收汇是国际贸易中的一大风险点,中小外贸企业往往“有单不敢接,有单无力接”。为此,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与中国信保合作打造“信用保险We平台”,依托大数据自动判定可保批次,主动推送保单提醒,并提供投保、理赔、资信、融资、咨询等“一站式”风险管理服务。
 
  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以数字化金融服务为抓手,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切实解决企业在国际结算、融资贷款以及各类保险业务中的跑现场、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2024年,“单一窗口”国际结算近1800亿元,同比增长156%;融资金额超30亿元,同比增长200%;信用保险服务小微企业超1.2万家,同比增长8.9%,保单规模近600亿美元。
 
  平台的建设成效获得国际权威机构认可。2019年,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助力我国营商环境排名由97位跃升至65位,2020年再提升至56位。世界银行在《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特别指出:上海等地实施“单一窗口”,有效提升了口岸通关效率和透明度,压缩了跨境贸易的时间和成本,并向全球推介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面向未来,“单一窗口”将建设“区块链+大数据+大模型”相融合的航贸数据要素流通体系,打造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智慧服务体系,建设一批涵盖国际贸易全链条的标杆应用场景。平台将继续对标国际高标准,不断完善、优化更多惠企功能,把“单一窗口”打造成为跨境贸易营商环境优化和国家智慧口岸建设的示范标杆,推进上海口岸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贸易强国建设。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