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会议新闻

CPRRA主办:PCR追溯标准|数字化追溯|自律论坛,盛大闭幕

2023-08-25 08:38:26来源: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 阅读量:52 评论

分享:

导读:《废弃塑料回收再生及其产品中再生塑料含量的可追溯性要求第1部分:消费后再生塑料》团体标准第4次技术研讨会顺利召开、消费后再生塑料(PCR)自律论坛成功举办!

  2023年8月22日,正值七夕,废塑料回收再生行业也发生了一件浪漫事。
 
  当天,《废弃塑料回收再生及其产品中再生塑料含量的可追溯性要求第1部分:消费后再生塑料》团体标准第4次技术研讨会,由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CPRRA)在江苏赛维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组织召开,会议邀请了多位行业专家,以及联合利华、宜家、百胜(中国)、妮维雅、汉高、伊士曼、沙特基础、上海华谊、英科、威立雅华菲、欧绿保、海利环保、天祥集团、睿莫、灿华、华峰、锦湖日丽、伟翔环保、梅克兰、格瑞夫、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宁波海境资源循环、成都环投城市管理、SGS通标、冠泓、黑龙江大学等70多家优秀企业、单位代表共同参与研讨交流,现场探讨氛围积极热烈。
 
— 1 —
 
  会议开始,由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常务副会长 王旺发表致辞:今天是中国历史性的一天,不仅是PCR追溯标准公示前的最后一次技术会议,也是PCR行业自律论坛的第一次公开筹备会,行业自律从此成为行业核心议题。
 
  我相信在本次参会的各位同仁的不懈努力下,塑料再生行业的今天和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常务副会长 王旺)

 
  同时,赛维尔作为今天会议的联合举办单位,也是国内第一个拿到欧盟和美国食品级认证的塑料再生企业。在此,祝愿以赛维尔为代表的一批敢于创新的企业的推动下,塑料回收再生行业一定能为拥有5000年文明的中国文化,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新内涵。
 
— 2 —
 
  江苏赛维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斌:今天,资源循环利用已成为全球共识。从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来看,其实这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问题,更是天下大势,它将在很长的时期深刻地影响人类未来,也在剧烈地冲击着当下。
 

(江苏赛维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斌)

  

  从生产资料,到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其影响是全方面的。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自我救赎式颠覆,它已经成为全球竞争新的制高点。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纷纷行动,比如欧盟的绿色新政,2025新塑料包装法案,碳关税、碳交易等一系列政策、法规,都将深刻影响各行各业。
 
  中国也一定不会缺席这场规模宏大的长潮巨浪,3060目标就是宣言。当然,这需要我们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推动和维护。在此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3 —
 
  江苏赛维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朔:江苏赛维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2020年进行了一期项目的实施。2021-2022年rPET产能2.5万吨,同时,rHDPE和rPP做到了1万吨,2023年第二条rPET生产线启动,预计启动后rPET产能可以达到5万吨,二期项目计划2024年完成。
 
  以2018年为分割线,新再生工厂的设计理念和思路都是跨越式,所以,新工厂设计的时候最多考虑低碳环保。目前赛维尔共有三个车间,后续参观环节可详细了解。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谢谢!
 

(江苏赛维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朔)

 
— 4 —
 
  紧接着,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 陈俊青,就标准意见征求稿文件内容进行了更新介绍,并主持技术讨论:
 
  消费后再生塑料(PCR)的规范化生产、使用和声明,已成为塑料产业链共同关注的焦点。监管链的严格落实和可信度,从原材料输入、生产记录到产品输出管控过程的可追溯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关系到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
 

(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 陈俊青)

  

  从2022年3月25日,CPRRA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召开计划落实会,成立标准编制组,制定年度工作进度安排,后续多次召开PCR标准研讨会,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制定。
 
  此次标准的推出,它的通用性和应用性更强,基于国际ISO标准结合国内实际生产需求,更贴近生产和实际价值;主要分为生产环节和使用环节两部分;抓住再生工厂和改性工厂作为实施对象,为行业建立基础标准,在基础标准之上再建立自律规范,促进PCR行业规范和长远发展。
 
  此外,现场嘉宾也对团体标准中涉及的用词标准、术语是否准确;回收范围是否进一步细化和定义清楚;监管链设计和监管链模型如何设计;PCR含量如何计算;如何运用数字化手段,对原材料信息进行记录、追踪和流程监管等问题进行了更细致、专业化地探讨和深入交流。
 
  同时,在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分会指导下,由PCR生产企业代表自发成立的消费后再生塑料(PCR)自律论坛将同期启动。
 
— 5 —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分会秘书长 李德利:各方力量都在推动PCR行业体系不断地成长,对化学纤维也是如此,规范的可循环利用的链条建立,对供应商和品牌方都是有利的,目前已经有企业开始做化纤领域的线上数字化追溯平台,虽然在行业中推广应用还需要时间,但可以看到借用数字化手段,我们的追溯体系会逐渐完善,更有利于行业规范发展。
 
— 6 —
 
  广东牵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冯斌博士,就《溯源体系建设方案探讨》进行了观点、看法和案例分享:
 

(广东牵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冯斌博士)

  

  现在追溯体系的主要问题是:1、事后追溯及证据收集录入为主;2、证据收集需要大量的人工3、追溯成本过大。
 
  都知道追溯体系很重要,但行业有很多大山、大坑需要跨越和克服,究竟如何去做呢?牵引在建设溯源体系中的探索也是基于问题给出解决方案,从工厂可视化管理与溯源系统两部分进行改进:
 
  利用订单生命周期来打通工厂采购、研发、生产、质量管理、工艺管理、仓库管理、供应链、销售等全流程的可视化、数字化,让数据顺畅流动,降低对“人治”的依赖,从而推动工厂管理效率的显著提升。
 
  希望通过协会+联合品牌商+加工企业+前端回收企业,构建打通上中下游溯源平台,实现合作共赢。
 
— 7 —
 
  最后,在对PCR行业自律论坛运行机制及公约讨论中,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 陈俊青表示:
 

(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 陈俊青)

  

  PCR行业之所以造假违规现象频出,主要是因为利差大,PCR的性能差异和稳定性,缺少统一的监管、识别体系等原因造成,如果长久以往,反而会造成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规范企业发展受损,国外合作伙伴也可能放弃中国PCR市场,中国政府的信心受损,驱动政策迟迟不能落地,也影响行业创新力。
 
  所以,我们急需建立国内PCR 体系,树立行业规范机制,减少违规造假带给行业的伤害,可以通过公开报道、舆论监督,签约行业自律公约等手段促进行业规范。
 
  在会上,PCR行业自律公约发布了初级版本,也特此面向全行业,广泛征求专业意见和建议,希望携手行业人士共同商讨公约制度和规范细节,用规范标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征集后版本将在2023年11月7-10日,ChinaReplas2023第28届中国塑料回收和再生大会上,进行分享。
 
— 8 —
 
  随后,各位参会人员还一起参观镇江赛维尔工厂,张塑总系统介绍设计结构理念和技术特色,大家共同实地探访学习,再一次感受赛维尔的技术积淀和深厚的技术文化底蕴!
 

 


— 9 —
 
  部分参会企业名单
 
  江苏赛维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再生PET分会、上海英科实业有限公司、威立雅华菲高分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上海睿莫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嘉丽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泉州市灿华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吴江朝代纺织有限公司、宁波海境资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华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欧绿保龙一新材料(江西)有限公司、成都环投城市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浙江海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亚美达环保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宇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安徽冠泓塑业有限公司、伟翔环保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苏州玖隆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鹏洲塑业有限公司、岱纳包装(天津)有限公司、宜家、百胜(中国)、汉高、妮维雅、伊士曼、联合利华、升辉包装、安徽乐岁新材料有限公司、沙特基础(中国)研发有限公司、中山市图美环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欧绿宝、上海华谊、嘉兴艾菲而聚合纤维有限公司、格瑞夫(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河南茗业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江苏鸿诚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华谊、天祥集团、苏州梅克兰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牵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长兴合成树脂(常熟)有限公司、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浙江普凯新材料有限公司、SGS通标、黑龙江大学。
 
  相关阅读→CPRRA联合Altech,在苏州成功举办PET瓶可回收再生设计技术论坛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