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农机补贴政策向节水装备倾斜!河北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2021-09-26 10:49:36来源:农机网整理 阅读量:106 评论

分享:

导读:要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以结构节水、工程节水、农艺节水为路径,以黑龙港地区、山前平原区和坝上地区为重点,聚焦小麦、玉米、蔬菜、水果等高耗水作物,着力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众所周知,我国淡水资源匮乏,而农业是用水大户,发展节水农业对保护水资源、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河北是全国粮食主产省之一,也是“菜篮子”产品生产大省,小麦、玉米、蔬菜、水果等高耗水作物占比较大,农田灌溉用水占全省用水总量的60%以上。河北省平原区成方连片小麦、玉米、蔬菜、水果等高耗水作物面积约1400万亩,均位于地下水超采严重的黑龙港地区和山前平原区,是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的重点。河北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缺水省份,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紧缺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近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节水农业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相关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实施方案》指出,要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以结构节水、工程节水、农艺节水为路径,以黑龙港地区、山前平原区和坝上地区为重点,聚焦小麦、玉米、蔬菜、水果等高耗水作物,着力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节水工作新局面。2021-2022年,在地下水超采区实施高效节水灌溉300万亩,新增优质高效耐旱作物160万亩,压减地下水1.8亿立方 米。2023-2025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1100万亩以上,新增优质高效耐旱作物240万亩,压减地下水6.6亿立方米以上。到“十四五”末,全省高效节水灌溉总规模达到2070万亩以上,在地下水超采区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全覆盖,农田淮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8以上,居全国前列,形成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为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实施方案》明确了分类推进节水灌溉、加快调整种植结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税价管理机制、强化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其中在政策扶持方面,文件明确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力度。省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动态,积极争取更多中央资金;整合省级农业产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振兴等各类资金,集中用于农业节水灌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向节水装备和配套机具倾斜;市县持续增加投入,将支持节水灌溉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省市县按5: 3:2比例(省财政直管县按省县5:5比例)安排奖补资金。用足用好财政资金。针对不同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分年度明确实施任务、补贴标准。随着规模扩大、实施成本降低、主体投入积极性提高,财政逐年降低补贴标准。小麦、玉米、蔬 菜、果树高效节水灌溉年度补贴标准相同,2022年每亩补贴200 元,2023年每亩补贴150元,2024年每亩补贴100元,2025年每亩补贴50元。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发挥金融支农联盟作用,利用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开发的“裕农通”“惠农通”“冀农担”等平台,创新金融产品,开发更多适合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的信贷项目,解决资金瓶颈制约。鼓励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大资金投入,更新完善节水灌溉设施设备,提升农业节水灌溉综合水平。
 
  社会化服务方面,支持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将高效节水灌溉纳入托管服务范围,培育一批懂技术、精管理、会操作的农田灌溉队伍,确保节水设施设备高效使用。对从事高效节水灌溉托管服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托管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优先安排相关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将节水设施覆盖率作为评选省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的重要条件,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参评。完善节水奖励机制,根据节水量奖励规模主体,农田水利投入重点向节水成效高的主体倾斜。
 
  原标题:农机补贴政策向节水装备倾斜!河北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