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行业动态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征集地面温室气体柱浓度监测仪器研制单位参与计量性能测试!

2025-10-28 14:12:02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阅读量:19275 评论

分享: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拟联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所)与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物质院)相关课题组,组织开展地面温室气体柱浓度监测仪器计量性能测试,推动仪器性能优化与业务应用。现面向社会征集仪器研制单位参与测试,欢迎符合条件的单位报名!
 
关于征集地面温室气体柱浓度监测仪器研制单位参与计量性能测试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关于“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的总体部署,加快建立以地面监测数据为基础的天地一体化温室气体监测量值溯源技术体系,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拟联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所)与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物质院)相关课题组,组织开展地面温室气体柱浓度监测仪器计量性能测试,推动仪器性能优化与业务应用。现面向社会征集仪器研制单位参与测试,欢迎符合条件的单位报名,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测试目标
 
  以全球碳柱总量观测网(TCCON)观测数据为参考量值,系统开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光栅红外光谱、激光外差光谱等多种原理地面温室气体柱浓度监测仪器的计量性能测试与评估,为仪器的持续改进及国家温室气体立体监测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征集范围
 
  面向具备自主研制能力的地面温室气体柱浓度监测仪器研制单位,仪器类型不限,须具备现场观测和数据反演能力。
 
   总体安排
 
  (一)测试方案确定:征集地面温室气体柱浓度监测仪器研制单位,根据各单位意见完善形成仪器计量性能测试方案。
 
  (二)现场测试实施:以TCCON香河站与合肥站的高精度观测数据为参考量值,组织开展多型号仪器的计量性能测试,系统评估其测量精密度、系统误差及随机误差等关键计量性能指标。
 
  (三)测试报告编制:基于测试数据,编制各参试仪器的计量性能评估报告。
 
   申报条件和要求
 
  (一)参试仪器应具备CO2、CH4、N2O中至少一种气体的柱浓度观测及反演能力。
 
  (二)申报单位应具备地面温室气体柱浓度监测仪器的运行维护与校准能力。
 
  (三)申报单位须指定项目负责人,组建测试团队,按照总站统一测试方案要求完成相关工作。
 
   申报受理及评选程序
 
  (一)本公告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官方网站和公众号发布,征集工作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开始, 申报单位可自行下载相关材料,按附件1要求准备申报材料,仪器彩页(若有)可作为补充材料一并提交。
 
  (二)申报材料一式两份,应由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申报单位应于2025年11月7日前将纸质版寄送至总站,并将电子版发送至邮箱,邮件标题和材料统一命名为“单位名称+地面温室气体柱浓度监测仪器计量性能测试申报”。
 
  (三)总站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开展相关测试工作。
 
   测试费用
 
  本次测试无经费支持,遵循自愿参与原则。总站联合空天院、大气所和合肥物质院相关课题组负责测试的组织协调,并提供测试场地与参考量值。各申报单位需自行承担实验期间的人员差旅、耗材等全部费用,且参试仪器在测试期间出现的任何故障、损坏等问题及相关责任,均由申报单位自行承担。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 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建设进入新阶段

      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2025-11-23 14:16:44    4377
      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
    • 宣城市绩溪县“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形成“空天地”一体化格局

      绩溪县通过织密监测网络、升级技术支撑、深化协同联动三重举措,“十四五”以来构建起覆盖水、气、土及农村生态的全方位监测体系,为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筑牢“数据基石”。
      2025-11-23 14:16:38    4062
      气体检测环境监测土壤检测
    • 珠中江阳四地签署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协同监管合作备忘录

      近日,珠海市生态环境局、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江门市生态环境局、阳江市生态环境局共同签署《珠中江阳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跨区域协同监管合作备忘录》,将着力构建“预防为主、协同联动、科技赋能、信用约束”的跨区域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管体系。
      2025-11-23 08:38:00    3450
      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