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上合组织协同创新工委会与中国文化产业协会联合发布《2025中国数字文创城市指数》显示,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居综合前五强。
《指数》构建了多维度评价体系,涵盖产业规模指数、创新能力指数、人才储备指数、国际影响指数等13个一级指标,关联52个二级指标,关注208个三级指标,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分析,系统评估国内16个重点城市数字文创发展水平。
从全国数字文创产业发展总览来看,2024年全国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141510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文化新业态特征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表现突出,营收达59082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比全部文化企业快3.8个百分点。当前产业呈现的核心特征可概括为技术驱动、区域分化与政策效能。
数字文创城市的核心要义,在于打破"文化资源"与"数字技术"的二元对立,将数字文创从单一产业升级为渗透城市肌理的发展基因。这种升级体现在三个维度的深刻变革中:
在产业维度,数字文创已从分散的创意作坊演进为全链条生态系统。它以文化创意为内核,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为支撑,覆盖影视动漫、游戏电竞、数字艺术、沉浸文旅等多元赛道。
在空间维度,城市正从物理空间的堆砌转向虚实融合的文化场域。深圳用AI+3D原生技术打造的VR概念片《时空奇旅深生不息》,将11个核心地标化作全息沙盘,让观众在数字空间中亲历城市从"拓荒"到"领航"的变迁。
在治理维度,数字文创成为城市软实力竞争的核心抓手。《2025中国数字文创城市指数》建立的评价模型显示,人才储备、产业生态、城市活力已成为衡量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北京布局全市首个AIGC视听产业创新中心,200P算力的智算平台可降低影视制作成本50%,助力打造"数字好莱坞";上海则凭借占全国50%的电竞产业收入,巩固了全球数字文娱中心地位,数字文创正成为城市治理者塑造城市品牌的核心工具。
以成都为例,看其数字文创产业发展:
在数字时代浪潮中,成都正以独特的姿态崛起为数字文创领域的标杆城市。从现象级IP的诞生到产业生态的全面升级,这座城市通过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数字文创传奇。
成都孕育了众多享誉全球的数字文创IP,如《哪吒之魔童闹海》《王者荣耀》《遮天》等。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巨大成功,更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代表。以《哪吒》系列为例,其将传统神话与现代动画技术相结合,融入成都本土文化元素,如四川方言、古蜀文明符号等,打造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这些爆款IP的诞生,离不开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为数字文创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都着力打造数字文创产业集群,形成了“一核引领、五园支撑、多点突破”的产业格局。以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为代表,园区内集聚了60余家动漫影视、游戏电竞等企业,企业间物理距离仅“一杯咖啡的时间”,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协作。这种“百米产业链”生态闭环,极大地提高了协作效率,促进了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
成都积极拥抱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推动数字文创产业的创新发展。例如,华语科幻文学大赛成果发布会上发布的首个科幻AI一站式创意生成平台,大幅降低了科幻创作门槛;夜游锦江项目融入MR数字技术,为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此外,成都还通过建设数字文创创新应用大赛等平台,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和项目落地,培育了AIGC、元宇宙等新兴赛道,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成都将数字文创与旅游、消费等场景深度融合,打造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数字文旅消费场景。如交子大道的数字文创潮玩大街,集合了创意大道、未来科技·潮玩试验场、IP嘉年华等多元业态,市民游客可以与虚拟人物互动、体验科技装置、购买文创产品,实现了文化与消费的无缝衔接。此外,成都还通过举办国际数字文创季、电竞赛事等活动,吸引全球目光,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