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在智慧警务建设的浪潮中,科技手段正成为重塑警务效能的核心力量,
无人机、人工智能、无人装备等技术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深度融入警务实战的“尖刀利器”,构建起覆盖“陆、空、水”的空地一体防控体系,让平安守护更精准、更高效。
无人机化身“全天候哨兵”,打破地面巡逻的空间局限与视角盲区。在甘肃永昌的国庆焰火秀现场,多架无人机交替升空开展全方位巡查,实时监测人流密度与动线拥堵情况,通过空中喊话引导群众有序观演,全程保障万人活动零事故;连云港公安打造的“空中110”更是将响应速度压缩至30秒,在“苏超”联赛安保中,无人机群实时回传看台人流与通道通行数据,配合地面警力实现风险隐患即时处置,让赛事全程零治安警情。面对复杂地形,这项技术更显优势——杭州临安警方在天目山救援中,无人机5分钟内抵达海拔1085米的被困点,通过热成像定位伤员并引导地面救援开辟通道,成功化解 险情;而在山林防火场景中,无人机搭载的烟感探测设备能精准捕捉秸秆焚烧浓烟,同步启动“空中喊话制止+地面警力处置”的闭环流程。
无人装备与人工智能构建起“无死角防线”。杭州西湖景区创新启用“三维智能安防体系”:北高峰的智能履带车凭借全地形底盘攀爬30度陡坡,
红外热成像仪穿透树荫精准定位迷路游客,激光雷达还能自动避障保护古树与行人;湖面的警用无人船则穿梭于浅滩植被区,一旦发现游客落水立即投放救生浮具并发送定位,补上了传统巡逻艇的覆盖盲区。在城市核心商圈,杭州首个“智慧岗亭”实现了科技装备的协同作战:高空无人机自动巡检车辆冒烟、人员聚集等异常,地面机器狗深入商场角落巡逻,地下无人车承担车库安防与一键报警功能,民警在亭内即可一键调度全域力量。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更让防控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警”:连云港徐圩新区依托大数据构建“风险+信用”监管模式,对石化园区1500辆危化品车辆实现精准管控,使涉企案件48小时快破率达76.3%;杭州交警的“无人机+空中电警”通过AI算法自动识别违停、实线变道等行为,双节期间高效疏导车流拥堵。这些科技手段已形成有机联动的实战体系,在各类场景中释放强大效能。临安公安构建的“1+3+N”低空警务体系,通过31个无人机机巢打造“5分钟响应圈”,累计出动9700余架次,辅助抓获57名犯罪嫌疑人;连云港的“云枭”智慧安保平台整合无人机与AI分析,在大型活动中实现“全域感知、精准调度”,让有限警力效能最大化。
从景区客流疏导到山区紧急救援,从商圈安防巡逻到园区风险管控,科技与警务的深度融合不仅减轻了基层负担,更让群众感受到“看得见的安全”,为平安建设注入持久动能。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