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行业动态

联合国都点赞的奇迹,告诉世界凭什么中国能办到

2025-08-16 08:41:27来源:生态环境部 阅读量:15872 评论

分享:

  “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塞罕坝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时的讲话
 
  山水为证,从一棵树到一片“海”。60多年来,三代塞罕坝人创造了百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能种树,能种出大树。我们要在它周围建起一片大森林、大林海!”1961年秋,一群人扑向荒漠中一棵天然落叶松,喜极而泣,这是他们在塞罕坝荒原跋涉三天后的惊喜发现,这棵松成为点燃希望的“功勋树”,更预告着一场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接续奋斗。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曾是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千里松林”,后因开围放垦等历史原因。塞罕坝逐步退化成荒原沙地,变成人们口中的“沙漠里进,沙漠里出,没吃没喝没出路”。
 
  狂风肆虐、漫天黄沙,这样的塞罕坝还能重现绿海吗?事在人为!有一天,这里来了好多年轻人,他们一棵一棵种下树苗。让荒原变成绿洲,创造了人间奇迹。后来,他们的子孙后代接过了接力棒。
 
  从植绿荒原,到精心呵护,再到智慧治理,三代塞罕坝人跨越半个多世纪,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在荒漠沙地上筑起了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
 
  依托百万亩林海,塞罕坝人接续奋斗,通过政策驱动、碳汇撬动、生态带动,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塞罕坝机械林场成为首批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他们的努力下,“两山”转化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林海变碳库
 
  截至2024年底,塞罕坝林场共核证碳汇量243.4万吨,累计销售林业碳汇35.7万吨,实现收入1487.6万元。
 
  日子更红火
 
  通过驻村帮扶、生态旅游、苗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辐射带动周边区域4万多人受益、2.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影响力更深远
 
  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塞罕坝林场人工林森林生态系统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典型案例”,全世界都知道了这里的故事。
 
  曾经荒芜的塞罕坝,如今变成了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海洋,这不仅仅是生态建设的奇迹,更是中国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演绎。
 
  文案、制图 | 李夏菁
 
  原标题:联合国都点赞的奇迹,告诉世界凭什么中国能办到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