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地方新闻

大连市污染防治攻坚战获全省考核“六连优”

2025-11-26 14:03:09来源:大连生态环境 阅读量:158 评论

分享:

  小雪时节,滨城大连依旧色彩斑斓:从植物园的缤纷色彩,到儿童公园的如火枫叶,再到人民广场的黄绿交织……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在为市民与游客带来美好与宁静的同时,也印证着大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取得的可喜成果。近日,省委、省政府下发通报,大连市在2024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暨美丽辽宁建设成效考核中排名全省第一,这是大连市连续6年在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等次。
 
  2024年,大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大连振兴发展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六个建设”目标任务,以美丽大连建设为统揽,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污染防治成效明显提升。
 
  2024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3天,达标比例91%,同比改善3.6%,优的天数达到145天,同比增加37天,提升34.3%;PM2.5浓度均值2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0.3%;大连市优良天数已连续5年超过315天。8条主要河流1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45条入海河流达标比例100%。14处县级以上饮用水源水质优良比例持续保持100%,碧流河水库、湖里河入选第一批辽宁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98.3%,居全省首位,老虎滩湾、星海湾入选第三批国家美丽海湾。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保持100%。
 
  突出精准治污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持续开展大气环境质量提质升级管控行动,坚持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高质量推进钢铁行业、水泥行业、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钢铁超低排放改造35个项目全部完成建设,实现减排二氧化硫5500吨、氮氧化物4000吨、颗粒物400吨。
 
  强化系统治理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实施河流污染精细化管控,对8条国考河流和20条主要入海河流开展“一河一策”总氮治理与管控,纳入全省近岸海域水质提升方案的10个国考断面总氮浓度均值较2022年削减目标值均实现负增长;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和规范化管理,统筹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岸滩环境整治,开展全市海洋生态环境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清理海漂及岸滩垃圾3576吨,清理河道垃圾6.77万立方米。
 
  坚持源头治理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强化土壤污染防控、重点建设用地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地下水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无废城市”建设初见成效,中心城区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大连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全市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等22项指标,提前完成2025年“无废城市”建设目标。全市已建设“无废港口”“无废景区”等10类“无废细胞”578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一。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的“无废石化基地”成为东北地区唯一入选国家级“无废园区”典型案例。
 
  2025年,大连市各级党委、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切实履行生态环境领域工作职责,聚力打造美丽大连“八美之城”新图景,形成推动美丽大连建设工作强大合力。前三季度,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2天,达标比例92.3%,同比改善3.6%;PM2.5浓度均值25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5%。8条主要河流1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45条入海河流达标比例100%。14处县级以上饮用水源水质优良比例持续保持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98.7%。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保持100%。
 
  下一步,大连市将锚定美丽大连建设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面完成“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任务,确保在2025年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继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高质量开展全市“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美丽大连建设蓝图,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大连”新篇章。
 
  供稿:综合处
 
  原标题:我市污染防治攻坚战获全省考核“六连优”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