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行业动态

数智防线:智慧城市迎战夏季灾害的科技答卷

2025-07-23 14:02:24来源:智慧城市网整理 阅读量:17437 评论

分享: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叠加台风活跃季,高温、暴雨、洪涝等灾害呈现多发、突发、链发特点。对于智慧城市而言,这不仅是一场自然考验,更是一次对城市治理数字化能力的实战检验。从国家层面的统筹调度到地方特色的“一城一策”,科技赋能正让灾害应对从被动抢险转向主动防控。
 
  一、极端天气“画像”:智慧感知构建风险预警新范式
 
  夏季灾害的复杂性在于其叠加效应——台风“韦帕”尚未完全消退,新的台风胚胎已在太平洋酝酿;北方局地暴雨与南方持续高温形成“水火两重天”。对此,智慧城市依托全域感知网络实现风险预判:
 
  重庆两江新区的30万+物联网感知设备实时监测内涝点,水位超阈值时自动触发排水系统并联动交通信号灯,2025年汛期已实现80%内涝点位“秒级响应”;
 
  广东深圳通过“气象灾害先知系统”融合卫星、雷达、地面观测数据,将台风路径预测精度提升至1公里范围内,为人员转移争取黄金12小时。
 
  这些案例表明,灾害防控已从“经验驱动”升级为“数据驱动”,而AI算法对历史灾情数据的深度学习,进一步提高了预警准确率。
 
  二、从“人防”到“智防”:应急响应的技术突围
 
  面对灾害链式反应,传统“人海战术”难以为继。各地正通过技术手段重构应急流程:
 
  预案数字化:石家庄市将水库、山洪村的避险预案嵌入城市大脑,系统根据实时雨量自动匹配响应等级,并通过政务APP向责任人推送“动作清单”(如“立即关闭闸门”“疏散3号区域”);
 
  救援智能化:内蒙古通辽消防引入水上救生机器人、无人机抛投系统,在7月科尔沁沙地突发洪水中成功实施“无人化救援”,降低一线人员风险;
 
  调度协同化:水利部“全国水库联合调度平台”联动3038座水库,2025年汛期累计拦洪518亿立方米,相当于3.6个太湖水量,其动态优化算法可平衡防洪与蓄水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应用需与基层治理结合。例如河南郑州在“智慧防汛”中保留社区网格员“敲门行动”,确保独居老人等弱势群体不被数字鸿沟遗漏。
 
  三、韧性城市的“长跑逻辑”:平灾结合的基础设施升级
 
  短期应急之外,智慧城市更需通过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长期韧性:
 
  海绵城市2.0:福州在道路透水铺装中嵌入湿度传感器,降雨时自动启动地下蓄水模块,干旱期则反向灌溉绿化带,实现“雨洪资源化”;
 
  电力系统“自愈”:浙江杭州配电网安装5000+故障定位装置,台风期间配网故障隔离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3分钟内;
 
  数字孪生预演:北京通州副中心通过城市信息模型(CIM)模拟不同量级暴雨对地下管网的冲击,提前优化排水管线布局。
 
  结语:灾害防控的“科技温度”
 
  在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智慧城市的防灾能力不仅体现在技术先进性,更在于如何让科技“落地有声”。从预警精准到分钟级的“城市神经”,到“平急两用”的韧性设计,中国城市正探索一条“有AI更有爱”的防灾路径。未来,随着5G-A、量子通信等技术的渗透,灾害应对或将进入“预见式治理”新阶段——而这正是智慧城市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的关键一跃。
 
  注:本文由AI生成,内容仅供参考。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