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政策法规

10个领域27项行动,珠海七部门联合印发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2024-10-13 08:43:46来源:珠海生态环境 阅读量:130 评论

分享:

  近日,珠海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科技创新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局联合印发《珠海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据悉,这是自2024年5月10日《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印发实施以来,全省发布的首个地市级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明确了2025年近期目标和2030年中远期目标,从10个优先领域制定了27项具体行动。《行动计划》的制定和发布,是珠海市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举措,对于全面提升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珠海生境多元,拥有山水林田湖草海等多种生态要素,孕育了丰富且独特的区域生物多样性。全市记录有陆生野生维管植物196科810属1727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8目104科420种。其中,包括水松、小灵猫、东方白鹳、黄嘴白鹭、黑脸琵鹭、白腹海雕、黑嘴鸥等85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力度,采取有力措施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先行先试实施全国首个规范海域海岛管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有序开展陆生野生动植物调查、编目以及动态监测工作;对红树林湿地、滨海湿地、海岸线等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香炉湾沙滩修复、三角岛生态修复、东澳湾海湾整治成为典范;联合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严厉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违法行为;搭建粤港澳湿地生态保育科普教育平台,组建形成中华白海豚高校联盟。
 
  同时,珠海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依旧存在着短板,主要体现在局部区域野生动植物调查存在空白、阔叶林和湿地生态系统连通性不足、城市化进程加快造成滨海湿地面积缩减、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压力增大等方面。
 
  《行动计划》明确了两个阶段目标:到2025年,推动珠海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政策逐步完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森林覆盖率不低于省下达目标值。自然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外来入侵物种得到有效控制。到2030年,珠海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体系趋于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不断优化。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珍稀濒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外来物种入侵风险得到有效遏制。
 
  为进一步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在11个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基础上,《行动计划》细化形成2个珠海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包括珠江口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镇海湾—广海湾—川山群岛—银湖湾海域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行动计划》聚焦问题导向,突出本地特色,明确了我市新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开启生物多样性保护崭新篇章。
 
  《行动计划》部署了健全法规政策及管理机制、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加强就地保护、加强迁地保护、促进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生物安全管理、提升监管能力、加强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公众参与和合作交流10个领域,共提出27项优先行动,为各区、各部门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指引。
 
  原标题:10个领域27项行动,珠海七部门联合印发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 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建设进入新阶段

      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2025-11-23 14:16:44    4377
      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
    • 宣城市绩溪县“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形成“空天地”一体化格局

      绩溪县通过织密监测网络、升级技术支撑、深化协同联动三重举措,“十四五”以来构建起覆盖水、气、土及农村生态的全方位监测体系,为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筑牢“数据基石”。
      2025-11-23 14:16:38    4062
      气体检测环境监测土壤检测
    • 珠中江阳四地签署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协同监管合作备忘录

      近日,珠海市生态环境局、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江门市生态环境局、阳江市生态环境局共同签署《珠中江阳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跨区域协同监管合作备忘录》,将着力构建“预防为主、协同联动、科技赋能、信用约束”的跨区域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管体系。
      2025-11-23 08:38:00    3450
      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