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地方新闻

嘉善县多维度探索跨界水域共保联治工作机制

2024-01-11 08:43:11来源: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阅读量:121 评论

分享:

  嘉善县地处两省一市交界处,与上海青浦区、金山区和江苏省吴江区地域相邻、水系相连、禀赋互补。近年来,嘉善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积极探索跨界水域共保联治工作机制创新,推动建立“联合执法、联合监测、联合管理”“三联机制”。2023年1-11月,嘉善县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为Ⅱ类,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领跑示范区两区一县。
 
  一是真抓实干,推进联合执法。嘉善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制定示范区“两区一县”统一执法方案,组建联合执法队,每年确定环境联合执法工作重点。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世界互联网乌镇峰会召开期间组织跨界联合检查行动,针对跨界河湖沿线及周边企业进行联合巡查,举办水上突发事件联合应急演练。通过跨界执法、联合执法、应急演练、执法研讨提升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问题的联防联控能力。今年以来,嘉善和青浦开展了3次联合执法,1次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演练,检查企业20家,发现问题3个并全部完成整改。
 
  二是立足实际,优化联合监测。实施联合监测,与青浦、吴江先后联合制定了固定源监管体系建设方案、应急监测体系建设方案和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方案,实现跨界区域内联合监测和评价工作“四统一、一共享”,即统一监测指标、统一监测频次、统一评价标准、统一评价方法、实现信息共享。2023年,建成了全省第一套异味化合物在线自动监测设施,构建了覆盖异味化合物、锑、常规指标于一体的水质监测网络,进一步提升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能力。跨界水域共保联治工作机制的建立,提高了示范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水平,通过建立统一标准、科学联动、协同管理的工作机制,提升了示范区生态环境监测质量和安全。
 
  三是多措并举,做实联合管理。截至2022年底,示范区内47 条跨界河湖共聘请310 余名联合河湖长,履行日常监管职责,建立巡查、发现、督办、销号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共护三地跨界水域。制定省际交界水域保洁一体化协作框架协议和一体化保洁工作备忘录,深化联防联控,联合打捞、管护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上海协同开展水源地优化调整,根据调整后的保护区范围,嘉善完成了水源地勘界定标和电子围栏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保障了区域饮用水水源地水安全。2023年,嘉善县与秀洲区、青浦区在红旗塘流域首次联合开展跨区域跨部门流域河湖健康及水生态健康调查与评估。联合吴江和青浦开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河流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方法”研究 ,该评价方法入选全省首批环境标准创新试点项目——平原河网水生态修复技术和成效评估研究。
 
  原标题:嘉善县多维度探索跨界水域共保联治工作机制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 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建设进入新阶段

      第820号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2025-11-23 14:16:44    4377
      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
    • 宣城市绩溪县“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形成“空天地”一体化格局

      绩溪县通过织密监测网络、升级技术支撑、深化协同联动三重举措,“十四五”以来构建起覆盖水、气、土及农村生态的全方位监测体系,为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筑牢“数据基石”。
      2025-11-23 14:16:38    4062
      气体检测环境监测土壤检测
    • 珠中江阳四地签署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协同监管合作备忘录

      近日,珠海市生态环境局、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江门市生态环境局、阳江市生态环境局共同签署《珠中江阳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跨区域协同监管合作备忘录》,将着力构建“预防为主、协同联动、科技赋能、信用约束”的跨区域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管体系。
      2025-11-23 08:38:00    3451
      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