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您现在的位置:兴旺宝>技术首页>技术交流

巍泰技术雷达测速一体机与便携式测速仪雷达解决方案

2024
07-19

07:08:42

分享:
36
来源:巍泰技术(武汉)有限公司
  一、方案背景
 
  目前,采用微波雷达的方式是公路上应用广泛的一种交通监测手段。为了防止覆盖多车道时受到干扰,传统测速雷达多采用窄波束雷达,又称单车道测速雷达。因其波瓣角比较窄(一般在4.5°~6.5°左右),雷达有效测量范围只覆盖单个车道,有效避免了相邻车道的车辆速度干扰。而为了实现多车道多目标检测,需要在每个车道安装一部雷达,这种方法成本较高。同时,这种测速抓拍系统基本利用固定点方式来实现,雷达及其相关附件必须安装在L杆或龙门架等横杆上,设备安装调试复杂,架设数量有限,不能移动测速,监控地点单一。
 
  市场上的一些移动便携式设备基本以手持和三角架式为主。手持式测速仪虽然方便携带,但其需要操作人员一直手持操作,浪费警力资源,且稳定性不佳,易出现测速不准的情况。雷达测速一体机或便携式测速仪一般会根据不同路段要求,采用三脚架安装方式进行固定或移动测速,这种模式都属于移动便携式测速范畴,一体机系统或测速仪均融合了雷达测速与相机抓拍的全部功能,集成度高,携带使用方便,避免了繁琐的安装和调试。
 
  巍泰技术自主研发的交通信息检测侧装微波雷达TBR-310、侧装多车道多目标雷达TBR-321基于微波多普勒效应,采用窄波束准确测速定位,既有效避免了相邻车道干扰,又可实现1~4车道上超速车辆的检测;可在小于400km/h速度范围内对检测区域内行驶的车辆进行速度准确检测,测速精度为-4~0km/h;触发位置精度小于1m,抓拍车辆位置的一致性高,车辆抓拍率高达99%;同时,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与稳定性,能够适应温度变化和湿度变化较大的室外工作环境。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国省道、城镇街道等各等级道路的移动便携式超速及违法行为的抓拍取证。
 
  二、系统组成
 
  移动便携式雷达测速系统主要分为便携式和固定式两种。便携式一般具备体积小、重量轻、便于移动测速;系统集成度高,可独立工作等特点。系统主要嵌入一体化雷达测速仪主机、辅助补光设备、三脚架支撑设备、锂电池等移动电源、防爆机箱和相关附件,并具备USB、以太网等各种丰富的数据接口。一整套系统具备车辆检测、图像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传输等功能。
 
  三、雷达选型
 
参数.png
四、功能介绍
 
  1、车辆捕获功能。TBR-310/321能对所有经过车辆进行捕获。监测区域内,在正常车速(10km/h~200km/h)范围内规范行驶的车辆图像捕获准确率达99%以上。
 
  2、车速检测功能。雷达测速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系统测速不准和出现异常速度的问题。当机动车速度小于100km/h时,道路实测误差不超过-4km/h~0km/h,当机动车速度大于或等于100km/h时,道路实测误差不超过-4%~0%。
 
  五、雷达特性
 
  1、触发精度小于1米,抓拍车辆位置的一致性高
 
  2、车辆捕获率高,可同时监测4个车道的车辆目标
 
  3、准确触发,不受天气、光照强度影响,不漏拍
 
  4、产品功耗低,用电少
 
  5、体积小,便于安装
 
  六、安装布局
 
示意图.jpg
  如上图所示,雷达安位于被测道路侧方,斜向照射道路进行定位测速抓拍,触发雷达的同时相机抓拍,抓拍位置就是触发位置。每个车道的触发位置根据雷达电磁波照射的角度不同而不同,需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交通信息检测侧装微波雷达TBR-310与侧装多车道多目标雷达TBR-321的水平角度设计均为5.5°的窄波束,保证触发位置准确,能有效区分连续车辆,克服多车同时进入波束范围造成的干扰。单台雷达通过斜向照射可覆盖多条车道,并区分来向和去向车辆,从而进行方向筛选和逆行违章抓拍。其中,侧装多车道多目标雷达TBR-321不仅可以覆盖1~4个车道,检测各车道上的多个车辆目标,还可进行车道划分,输出车辆归属的车道信息。
 
  七、现场应用
 
  适用场景:高速公路、等级公路、城际公路、城市干线公路、城乡低等级公路等各类道路的移动测速布控;事故多发路段测速;高速公路应急车道占用抓拍等。
 
TBR-310.jpg
TBR-310多车道定位测速抓拍现场应用图
 
TBR-321.jpg
TBR-321多车道多目标定位测速抓拍现场应用图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37230772@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https://www.xwboo.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QQ联系

咨询中心
客服帮您轻松解决~

联系电话

参展咨询0571-81020275会议咨询0571-81020275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