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您现在的位置:兴旺宝>技术首页>采购指南

丝状腐蚀试验测试基本介绍

2022
05-24

22:30:05

分享:
907
来源:上海热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原创文章,以版权登记,抄袭必究!
丝状腐蚀基本介绍:
 

丝状腐蚀是由穿过晶界表面运动的活性腐蚀电池引起的, 头部是阳极,尾部是阴极,丝状腐蚀一般发生在保护性涂层(如有机硅涂层)和阳极氧化层下面。

丝状腐蚀是钢、铝、镁、锌等涂装金属产品上常见的一类大气腐蚀。如在镀镍的钢板上、在镀铬或搪瓷的钢件上,都曾发现这种腐蚀;而在清漆或瓷漆下面的金属上这类腐蚀发展得特别严重。因多数发生在漆膜下面,因此也称作膜下腐蚀。在不涂装的裸露金属表面上也有丝状腐蚀出现。这种腐蚀所造成的金属损失虽然不大,但它损害金属制品的外观,有时会以丝状腐蚀为起点,发展成缝隙腐蚀或点蚀,还可能由此而诱发应力腐蚀。
丝状腐蚀是由穿过晶界表面运动的活性腐蚀电池引起的, 头部是阳极,尾部是阴极,丝状腐蚀一般发生在保护性涂层(如有机硅涂层)和阳极氧化层下面。
丝状腐蚀是钢、铝、镁、锌等涂装金属产品上常见的一类大气腐蚀。如在镀镍的钢板上、在镀铬或搪瓷的钢件上,都曾发现这种腐蚀;而在清漆或瓷漆下面的金属上这类腐蚀发展得特别严重。因多数发生在漆膜下面,因此也称作膜下腐蚀。在不涂装的裸露金属表面上也有丝状腐蚀出现。这种腐蚀所造成的金属损失虽然不大,但它损害金属制品的外观,有时会以丝状腐蚀为起点,发展成缝隙腐蚀或点蚀,还可能由此而诱发应力腐蚀。


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相对湿度、温度、氧浓度的影响、活性离子
2、涂层的影响
3、表面处理的影响
4、基体金属的影响
丝状腐蚀控制方法:
根据丝状腐蚀机理与影响因素,可采用以下措施防止丝状腐蚀的发生。
1、降低环境中的相对湿度。如对仓库进行除湿,或采用密封包装等。
2、消除空气中或磷化工艺带来的引发剂介质,提高磷化膜质量。
3、合理选择涂料,采用透水率低的涂料,保证涂层的完整性。
*参考标准:
ISO 4623-2: 2016(铝合金表面涂膜)
GB/T 26323-2010(铝合金表面涂膜)
GB/T 13452.4-2008(钢铁基材上的色漆和清漆)
ISO 4623-1: 2018(钢铁基材上的色漆和清漆)
行迹为丝状,沿迹线所发生的腐蚀在金属上挖出一条可觉察的小沟。腐蚀丝是由一个蓝绿色的活性头部和一个棕红色的腐蚀产物尾巴构成,丝宽为0.1~0.5mm。腐蚀只发生在头部,活性头部的蓝绿色是亚铁离子的特征颜色。非活性的红棕色尾部是由于存在三氧化二铁或它的水合物。腐蚀丝相互间的作用也是很有趣。腐蚀丝由金属的边棱或由金属表面上NaCl、CaCI2等盐的颗粒上开始,并以直线进行。细丝不穿过另一丝的非活性尾部,而是碰到另丝的非活性部位后,就“反折”回来,入射角和反射角通常相等。如果一个活性的发展中细丝以90°角度碰到另一细丝的非活性尾巴,它可能变为非活性,或更多的情况是分裂成两个新细丝,折回角度呈45°。如两根细丝的活性头部以锐角相遇时,它们可以结合成一根新丝。因为生长中的组丝不能穿过非活性尾巴,它们常常因而陷入一个“死套”,并随有效空间减小而消亡属制品存放于含有MgCl2、NaCl、CaCl2等吸水性强的大气中,盐落到金属表面上,以盐为核心吸水,使仅有饱和溶液的小面积上发生了腐蚀,引起小区域膜下的腐蚀,产生高浓度的亚铁离子(Fe2+),周围大气中的水借渗透作用源源渗入,铁离子水解,使局部产生酸性环境,促进铁的进一步溶解,而腐蚀产物Fe(OH)2 形成膜的色套,当色套薄弱点破裂,流出液体在原先腐蚀点外形成一个“头”部,头部腐蚀,又引起新的膜套,这一连串过程(膜套破裂—腐蚀—膜套形成)重复无数次形成连续的线。

由于头部为阳极溶解区,而丝的两侧和尾部是阴极还原区,头部PH值小于1,尾部PH值为7~8.5。所以丝状腐蚀可看作为自行延伸的缝隙腐蚀。下图说明了丝状腐蚀的基本机理。

根据丝状腐蚀机理与影响因素,可采用以下措施防止丝状腐蚀的发生。

1、降低环境中的相对湿度。如对仓库进行除湿,或采用密封包装等。

2、消除空气中或磷化工艺带来的引发剂介质,提高磷化膜质量。

3、合理选择涂料,采用透水率低的涂料,保证涂层的完整性。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37230772@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https://www.xwboo.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QQ联系

咨询中心
客服帮您轻松解决~

联系电话

参展咨询0571-81020275会议咨询0571-81020275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