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视环会—环保行业线上展会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行业动态

到2025年底,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2023-04-26 14:16:08来源:智能制造网整理 阅读量:128 评论

分享:

导读:实施意见明确了主要目标到2025年底,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取得显著成效,网络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IPv6 ”等创新技术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而下,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世界主要国家都把数字化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方向。数字中国建设愈来愈成为以互联网信息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和有力支撑。Pv6是下一代互联网协议版本,可以提供海量的互联网地址资源,目前广泛使用的IPv4(互联网协议第四版)可以提供40多亿个IP地址,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IPv4的网址资源难以满足网络发展需求。
 
  按照《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工作的通知》(中网办发文〔2021〕15号)要求,为加快推进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交通运输部、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八部门近日共同印发了《关于推进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主要目标到2025年底,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取得显著成效,网络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IPv6+”等创新技术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重点行业“IPv6+”融合应用水平大幅提升,比如技术创新取得显著突破、产业支撑能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能力持续增强、重点行业应用成效凸显、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例如,在产业支撑能力大幅提升方面,《实施意见》提到,要初步形成以IPv6演进技术为核心的产业生态体系,网络芯片、模组器件、整机设备、安全系统、专用软件等研发能力持续增强,分段路由(SRv6)、应用感知网络(APN)和网络智能化等成熟的“IPv6+”技术实现产品化落地,在基础网络、行业网络、园区网络、数据中心等场景中得到规模化应用,建成一批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有力支撑技术创新、系统试验和产业推广。
 
  在重点任务方面,《实施意见》明确通过构建IPv6演进技术体系、强化IPv6演进创新产业基础、加快IPv6基础设施演进发展、深化“IPv6+”行业融合应用、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五大方面举措,积极协调有序推进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推动网络、终端、应用统一步调,加快向IPv6单栈的目标演进。
 
  针对强化IPv6演进创新产业基础,《实施意见》指出,以IPv6演进创新为突破口,鼓励企业加大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智能终端等相关产品研发投入,构筑整机设备规模化发展优势。瞄准网络处理器、高速串行接口、可编程逻辑器件、专用软件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产业链下游用户企业的需求牵引作用,加强全链条协同联动,补齐产业链短板,不断提升产业链安全水平。
 
  自2017年《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印发以来,我国IPv6部署和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网络和应用基础设施IPv6服务能力已全面具备,我国IPv6地址资源储备规模位居全球第二,IPv6网络“高速公路”已全面建成,移动网络IPv6流量超过50%,IPv6地址资源增加了约2倍;IPv6活跃用户数从1.65亿增长到7.42亿,在网民总数中的占比达70.64%。
 
  作为政府、金融、能源、交通和教育等行业应用的“高速公路”,当IPv6被行业大量使用,产生海量“创新应用之车”才能创造更大价值。《实施意见》在重点任务中,明确要求进一步深化“IPv6+”行业融合应用,包括政务应用、智慧金融、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教育以及智能制造。其中,在智能制造领域,要加快“IPv6+”技术在汽车、电子、钢铁、矿业、电力等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推广,推动网络切片、确定性网络、应用感知网络等“IPv6+”技术与5G、人工智能等相结合,打造高质量工业互联网,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
 
  随着政策的大力支持,笔者相信会进一步释放IPv6技术的潜能和优势,全面促进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有助于解决端到端的连接和安全性、移动性等问题,更有利于构筑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新优势,带动和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