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视环会—环保行业线上展会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环保

英国或增“拿铁税” 中国的环保税又该何去何从?

2019-05-17 23:32:08来源:国是直通车 杨佳欣 阅读量:8 评论

分享:

导读:我国中国个绿色税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已经落地半个月,并将在4月迎来申报期。

  【环保在线 行业动态】英国为了环保竟然要出“拿铁税”?中国同样不甘落后!2018年1月1日,我国中国个绿色税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已经落地半个月,并将在4月迎来申报期。从“排污”到“环保”,实施的过程中将克服哪些难点?从“费”到“税”,未来的税制完善该如何进行?

英国或增“拿铁税” 中国的环保税又该何去何从?
 
  就在近日,英国有关环保的税目恐怕将再增一条“拿铁税”。
 
  英国环境审计委员会的一份报告建议,将对一次性咖啡杯征税,以减少一次性纸杯的使用,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就在网友纷纷调侃,英国为了环保真是“不遗余力”,未来喝星巴克都需要自带水杯的时候,中国个绿色税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以下称《环保税》)也已经落地实施近半个月了,并且将在4月迎来申报期。
 
  “环保税”的前身实则是“排污费”。
 
  从“排污”到“环保”,实施的过程中将克服哪些难点?从“费”到“税”,未来的税制完善该如何进行?
 
  成了“有道理的排污”?
 
  环保税作为中国个独立的绿色税种,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面临两个问题:如何保障企业所交的税额正确,以及如何让环保税真正发挥环保作用。
 
  环保税目前将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四项列入应税污染物范围,这也促使征收环保税的技术要求非常高,需要专业的设备以及技术人员才能对企业排放的应税污染物进行的测量。
 
  面对这个问题,首都经贸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刘颖在接受国是直通车的采访时表示:“重要的是税务部门与环保部门之间共治的问题。”
 
  她进一步解释,环保税的征收方式是由企业申报的,但税务机关无法直接判断企业所申报的排污情况属实,这需要环保部门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及时给税务机关提供相应的信息,在两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下,才能保证纳税人所申报的纳税依据、税额正确。
 
  另外不仅仅要保障企业所交的税额正确,如何让企业所缴纳的税款“物超所值”,让企业真正做到减排环保,也是环保税在实施的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难题。
 
  *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温来成在接受采访时就提出了这样的疑惑:“在税收理论上来看,环保税所征收的额税要能够达到对环境所造成的损害进行补偿的程度,这就要求环保税在征收管理上的各项设计都要合适,否则容易出现税负不重,企业没有压力,缴纳税款后再进行的排污行为反而变得理所应当,成了有道理的排污。”
 
  针对这个问题,温来成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思路:“在环保税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各项形势的变化,有关部门可以对税目税率做进一步的调整,甚至是对环保税的征税范围的调整也是可以实现的。”
 
  未来的环保税怎么走?
 
  虽然环保税在中国才刚刚正式实施,但实际上,欧洲一些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对于破坏环境的相关行为进行征税了,并在快五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丰富所涵盖的内容,对中国的环保税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
 
  就拿文章开头的“拿铁税”为例,暂且不议英国“拿铁税”的方案是否可行,单纯就环保税涵盖的范围来看,这为中国环保税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好的思路。
 
  “一个完整的环境保护税体系,应该做到凡是对环境造成了破坏的行为都应该征税。”温来成表示,“未来随着征收制度的完善,社会对环境保护税的认可程度的提高,税目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增加,环境保护税所涵盖的范围也需要进一步的调整。”
 
  不仅仅是涵盖范围要更加丰富,*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目前已经有的资源税和消费税,其中含有对环境保护的调节功能,未来这个功能该如何才能更好的发挥就是环境保护税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了。”
 
  他进一步表示,资源税、消费税、碳税都是环境保护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税、消费税目前已经有明确的制度框架,碳税在中国目前还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新过程,如何推动税收法定条令以及税制设计都是未来环保税体制逐渐完善值得探讨的问题。
 
  原标题:为了环保,英国出了个“拿铁税”,中国的环保税该怎么收?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