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第七届中国国际VOCs监测治理及CCUS碳捕集产业创新峰会、第六届中国国际固危废处置与资源化利用高峰论坛、第九届中国国际土壤与地下水高峰论坛在江苏苏州同步圆满收官。这场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绿色能源与生态环保分会指导,同巨传媒、低碳环保圈联合主办的行业盛会,以“聚力环保创新・共筑双碳生态”为主题,首次实现三大环保核心领域论坛同台举办,吸引超400名政府部门代表、企业领袖、科研专家及投资机构人士齐聚,围绕VOCs治理、固危废处置、土壤修复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为环保产业跨界融合注入强劲动力。
开幕致辞定调前沿声音共话环保新局
11月22日上午,大会在简洁庄重的开幕仪式中拉开帷幕。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绿色能源与生态环保分会秘书长兼常务副会长李政法发表开幕致辞,他表示,此次三大论坛同期举办,正是为了打破环保领域的行业壁垒,推动VOCs治理、固危废处置、土壤修复等赛道的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让前沿技术与实践需求精准对接,为国家“双碳”目标落地凝聚行业合力。
开幕式后,主论坛随即进入干货分享环节。清华大学/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吕溥研究员主持并登台演讲,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正高级工程师张筝、中心副主任燕丽、华南理工大学张嘉妮、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主任刘国梁等专家学者先后亮相。从“无废城市”建设的经济政策优化,到“十五五”空气质量改善的思路探讨;从工业源VOCs排放的精细化管控,到危废资源化利用的政策解读,一系列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的分享,为在场嘉宾勾勒出环保产业发展的清晰蓝图。其中,张筝提出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与碳汇交易联动等政策建议,更是为地方政府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可落地的行动指南。
分场深耕细作技术创新破解行业痛点
主论坛的思想碰撞尚未停歇,VOCs及碳主题、固危废两大分论坛便在下午同步开启,聚焦细分领域的痛点难点,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的技术盛宴。
在VOCs及碳主题论坛现场,技术创新成为关键词。越华环保集团董事长王长亮分享的AI数字孪生技术在废气治理装备上的应用,让环保治理从“治”向“智”的升级方向愈发清晰;上海化工研究院主任李森带来的化工排放VOCs治理低温催化剂,为行业节能降碳提供了新路径;浙江大学胡昔鸣详解的CO₂化学吸收与利用技术,展现了碳捕集领域的前沿进展。此外,针对汽修行业、石化企业的VOCs减排策略与现场排查案例分享,更是精准戳中企业实际需求,引发广泛共鸣。值得一提的是,深奥图华东区销售总监郑家祥提出的危化品储运VOCs治理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吸附+吸收”“冷凝+吸附”等核心工艺,为相关企业实现高效达标排放提供了可靠参考。
另一边的固危废专场同样亮点纷呈。诺客环境科技集团总裁刘科围绕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危废的动因、现状与趋势展开深入分析,为行业规范发展建言献策;瑞典萤火虫火花探测中国区域经理孙娅带来的真红外高温粒子
探测器与“电子鼻”MGD技术,为替代燃料生产筑牢全流程防火防线;北京旷世达资源环境工程发展中心总工程师李色篆研发的PCSB专利技术,能将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转化为人造岩石、人造砂等建材产品,实现了无害化与资源化的双赢。此外,垃圾焚烧烟气脱硝脱二恶英低温催化剂、有机垃圾惰性杂质智能分离技术等成果的分享,全方位展现了固危废处置领域的多元创新路径。
跨界协同发力为双碳目标注入持续动能
此次三大环保峰会的同期举办,不仅是环保产业资源整合的一次成功尝试,更标志着我国环保治理正从单一领域突破迈向跨领域协同作战的新阶段。展会现场展示的大气污染防治“大气十条”发展历程,清晰呈现了我国环保事业从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让参会者直观感受到环保产业的发展脉络与强劲活力。
超400名参会代表在两天的交流中,不仅收获了前沿技术与政策信息,更达成了多项合作共识。这场盛会搭建起了环保产业链上下游高效对接的桥梁,推动了政策、技术、资本的深度融合。随着AI数字孪生、低温催化、飞灰资源化等一系列硬核技术的落地应用,我国环保产业将加速向绿色化、高效化、规模化发展,为“双碳”目标实现与“无废城市”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盛会落幕,征程再启。未来,环保领域的跨界协同创新将持续深化,更多创新技术与解决方案将不断涌现,为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共赢的美好蓝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