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发展和技术进步,管线入地已成为新建道路的标配。但在老城区,还存在不少密如蛛网的架空线缆。特别是道路拓宽后,一些电杆未能及时迁改,成为影响群众出行的“拦路虎”。
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实施以来,市大建办聚焦街面秩序与安全整治,以拔除潜山路占道电杆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市区占道电杆迁改,为群众出行保驾护航,为市容市貌增光添彩。
潜山路占道电杆:城市更新过程中的“遗憾”
潜山路全长约10公里,联通合肥西站、黄潜望商圈、政务区等多个热点区域,是合肥西部地区的交通要道。随着城市发展,潜山路交通压力不断增大,拓宽改造势在必行。
2023年7月,潜山路改造工程正式开工,主线于2024年9月放行。路虽宽了,群众的出行体验却并未提升——沿线129基电杆迁改滞后于道路建设,部分电杆位于非机动车道中央,最窄处仅几十厘米,严重影响通行效率和城市形象。
潜山路两侧商户林立,密布各类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保电任务重。特别是国防科技大学等重点用户的用电保障直接影响国防安全。按照传统施工作业,迁改工作预计共需停电80余次,成为城市“难以承受之重”。
多部门协同攻坚以“创新+协作”破局迁改难题
市大建办牵头重点局、供电公司、蜀山区等多部门会商研判,为潜山路占道电杆迁改工作开出三剂“药方”:
一是分段作业“拆堵点”。摒弃传统的“整线拆除”模式,先在地下建成1.2千米缆线管廊,将110千伏主网、10千伏配网电缆逐段接入,再按路口分段施工,逐点清除占道电杆,避免二次封路。
二是不停电作业“保民生”。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开展80余次不停电作业、13次保电作业、夜间错峰施工。施工队凌晨进场,采取“夜间施工、全程保电”方案,确保周边居民、单位用电不受影响。同时确保早高峰前完工撤场,保障道路顺畅通行。
三是管廊试点“谋长远”。同步建成电力-通信综合缆线管廊,将原本架空的电力、通信线路“打包”入地,不仅解决管线交叉干扰问题,还提升了城市窨井盖等基础设施的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以创新为“药方”,以协作为“药引”。除了对症下药,市大建办还成立了专项工作组,搭建沟通协作平台。市、区、供电公司保持实时联系,施工细节提前商定,突发状况及时协调,确保迁改工作紧锣密鼓、步调一致。
随着8月23日凌晨最后一基110千伏电杆平稳移除,潜山路占道电杆实现全线“无感”迁改,为全市系统性治理占道电杆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以点带面加速推进:三年内完成市区迁改任务
经摸排,目前市区共有占道电杆38处445基。市大建办将联合各区(开发区)和市供电公司,按照先易后难、分片推进的思路,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迁改任务。改造过程中,将优先保障市政重点工程配套迁改,确保道路建设与杆线迁改同步完工,避免再留“遗憾”。提前解决绿化迁移、交通疏导等问题,避免反复开挖、重复封路。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督促各单位尽快开工、按期完成。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迁改15处201基,蜀山区樊洼西路、经开区卧云路等第一批改造项目进度已过八成。
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重点在于存量优化,关键在于群众感受。市大建办将在紧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手笔”的同时,着力推进“治拥堵”“拔电杆”等民生“小事”,持续攻坚影响城市形象气质和群众出行体验的突出问题,推进大建设事业迈向内涵式发展新阶段。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