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牵头组织的“鲁班学艺——中国工匠人才赴芬兰培训团”圆满完成系统培训。此次培训,搭建起国际技能交流的桥梁,为我国制造强国战略注入了鲜活的国际经验,推动新时代工匠精神在全球化视野中焕发新活力。郑纺机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钳工高级技师李会东作为参训一员,不仅打开了国际视野,更完成了从“传统工匠”到“数智工匠”的理念蜕变,为我国制造业一线技能人才的成长写下生动注脚。
本次培训聚焦“绿色能源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核心主线,由芬兰多所大学教授携手知名企业联合授课。培训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系统理论课程覆盖企业数字化转型、绿色制造、智能技术应用、安全管理体系等关键领域,4家标杆企业的实地参访更让工匠们直观感受前沿制造模式。
18年“老钳工”的“新困惑”:在转型浪潮中寻找突破
“拿起锉刀能精准打磨零件,可面对自动化设备的数字界面,却常常力不从心。”谈及培训前的状态,李会东坦言,随着企业智能化转型加速,他曾陷入“技能天花板”的困境。18年的钳工生涯里,他凭借手感与经验成为车间里的“技术大拿”,可当数字化测量工具、智能运维系统走进车间,传统技艺与现代制造的碰撞,让他第一次意识到:新时代的工匠,不能只守着“一技之长”。 正是这份对突破的渴望,让李会东格外珍惜此次芬兰培训机会。他跟着教授学习企业数字化转型理论,仔细记录LCA生命周期评估工具的每一个操作细节;走进实训企业生产车间,向工程师请教99.9%废料回收闭环管理的实现方法;课间休息,他也拉着同行交流,把“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化为适合郑纺机生产实际的思考。
芬兰课堂的“三大启示”:重塑工匠的思维坐标系
“这次培训让我突破了18年传统钳工的技能局限,实现了从‘传统工匠’到‘数智工匠’的思维跨越。”李会东的感悟道出了参训工匠的共同心声。此次培训带来的三大理念革新,为他打开了职业发展新空间。
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李会东认识到环保需贯穿生产全链条,未来将把节能降耗融入零件加工、设备运维等每一个环节,让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创新成果,让绿色生产理念普及到广大技能人才队伍;协同创新理念让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李会东深刻体会到,跨领域“生态协同”远比“单打独斗”更高效,通过联合电气控制、数据分析等多领域人才,搭建“问题导向+多工种协同”的创新机制,可破解更多生产瓶颈;数据驱动理念则推动传统经验型技能向精准化转变,借助数字化测量工具,让多年实操经验转化为可量化的标准体系,通过收集和分析创新攻关项目中的实际数据,真正让数据成为精准加工、创新突破的“硬支撑”。
带着“新本领”回归:做制造业转型的“传火者”
此次芬兰培训既是一次技能充电,更是一场使命传承。全国总工会组织“鲁班学艺”活动,正是践行制造强国战略、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举措。“培训不是终点,而是把先进理念带回家乡、带进车间的起点。”李会东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工匠精神既要传承鲁班“精益求精”的传统内核,更要融入“精准化、数字化、可持续化”的现代理念。把所学所悟转化为工作实效,带动团队技能整体提升,为企业培养更多“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的技能人才。他希望用自己思想观念的转变,带动更多一线技能人才突破局限,一起为我国纺织机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振兴纺机战略的落地落实注入源源不断的匠心力量。
素材来源:加工制造部、党委工作部
编辑:朱起锋
主编:赵 轩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