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军工建设和民生事业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行业,是工业经济的“压舱石”,加快机械工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发展既是推动行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支撑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
一、政策背景
202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推动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推动机械工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该方案明确了两大阶段目标:到2027年,数智技术将在机械工业的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环节广泛应用,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达50%,建成不少于20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到2030年,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将基本完成一轮数字化改造,重点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实现数据互联、共享协同,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达60%,建成不少于50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形成系统完备、安全可控的产品及服务供给体系。
二、政策对机械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和挑战
(一)政策赋能下的战略机遇
一是智能工厂建设步入快车道,系统解决方案需求激增。政策为行业内具备总包集成能力的工程公司、设计院所及专业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创造了历史性机遇,推动其从单一服务商向“全要素、全流程”集成服务商转型。二是智能装备与核心部件国产化替代加速,创新窗口期开启。重点领域的整机集成创新与核心部件攻关,将成为企业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关键。三是“AI+数据”驱动服务化转型,智慧服务新业态蓬勃涌现。政策引导机械行业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拓设备远程运维、能源管理、供应链协同、数字孪生服务等新业务增长点。
(二)亟需突破的核心挑战
一是工业软件与数据基础薄弱。“国产软件不好用、国外软件不敢用”的困境依然存在,核心工业软件对外依存度高,研发设计类、生产管控类高端软件国产化能力不足,存在“卡脖子”风险。“数据+算力+算法”的协同配置依然不足。二是智能装备与核心部件创新不足。行业高端传感器、智能控制器、精密减速器等核心部件仍受制于人,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与整机集成创新衔接不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市场验证与应用推广机制不完善,用户“不敢用、不愿用”仍然存在。三是人工智能等复合型人才缺失。具备机械工艺知识与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的跨界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不足,导致智能工厂建设“有点无面”、“重硬轻软”,难以实现全域赋能。
三、推进机械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建议
(一)筑牢软件与数据基石,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
一是实施工业软件攻坚行动。集中优势资源攻克高端芯片、EDA工具、工业软件等“卡脖子”环节,构建自主可控技术底座。突破三维几何内核、先进算法等关键核心技术,大力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工艺包、虚拟调试平台等专业工业软件。鼓励龙头企业联合软件企业,打造贯穿研发设计、生产执行、经营管理、运维服务全流程的集成化工业软件平台。二是构建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按照《“人工智能+”意见》中“加强数据供给创新”的要求,在工程机械、农机装备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建设行业级可信数据空间。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交换和安全标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数据互联互通,打造高质量行业数据集。三是加强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体系攻关。支持大模型架构创新与算法优化,降低推理成本,拓展工业适配性,支撑制造业实现高可靠性、高柔性和智能化转型。加快多模态感知、具身大模型研发等共性技术研发应用,加速布局具身智能、工业智能体等前沿领域。
(二)贯通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培育智能装备领先优势。
一是组建创新联合体攻关核心部件。围绕《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工业母机、机器人、仪器仪表等重点领域,由政府引导,链主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智能感知、控制、执行等核心部件的协同攻关。二是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规模化应用。开放机械行业智能排产、人机协同、预测性维护等高价值场景,推动重点行业规模化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工业大模型垂直应用,促进与装备制造重点领域场景深度融合,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决策与精准管控。支持针对生产制造各环节部署专用小模型,实现智能研发设计、智能检测、智能运维、智能仓储与物流等。
(三)强化系统赋能与人才培养,提升智能工厂建设能级。
一是培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商,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服务链,鼓励有条件的装备制造商、工程设计院、信息技术企业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提供规划、设计、集成、运维一站式服务。二是构建产教融合人才体系。落实《“人工智能+”意见》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大力培养优秀企业家、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推动高校设立智能制造跨学科专业,支持企业与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大规模培养既懂制造技术又懂数字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与“数字工匠”。
作者: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机械工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纪学成
原标题:智造洞见专栏 | 纪学成:锚定人工智能+制造,加快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