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性能二次电池中快速离子传输机制提供新解释,复旦大学与西湖大学团队合作成果登上Nature
近日,复旦大学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孙大林、宋云教授团队与西湖大学向宇轩教授、朱一舟教授团队合作,通过固态核磁共振(NMR)、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SR-XRD)、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技术首次确定了SEI中存在LiF-LiH固溶相。- 2025-11-12 14:22:27 12605
- 锂离子电池电极-电解质
2025-11-18 14:23:26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阅读量:9712 评论

为高性能二次电池中快速离子传输机制提供新解释,复旦大学与西湖大学团队合作成果登上Nature
近日,复旦大学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孙大林、宋云教授团队与西湖大学向宇轩教授、朱一舟教授团队合作,通过固态核磁共振(NMR)、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SR-XRD)、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技术首次确定了SEI中存在LiF-LiH固溶相。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