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12日,第二届智能纤维与柔性可穿戴技术交流会在江苏南通召开。会议由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主办,江苏集萃先进纤维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
当前,智能纤维与柔性可穿戴技术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态势,在航空、家纺、医药、户外等多个应用场景形成丰富多样的实践成果。
会上,知名学者与行业专家围绕智能纤维发展趋势,以及智能纤维和柔性可穿戴技术在医疗、运动、养老健康、军事被装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展开深度分析,并分享相关研究成果。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十四五”以来,智能纤维与柔性可穿戴技术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如今,纤维材料的技术已从细旦化、功能化向智能化发展,其与周围环境存在相互反应,体现为从功能被动响应到智能主动适配的升级。未来,纤维的智能化、跨界融合将是核心发展趋势。
会议还分别以医养健康、智慧生活为主题开展专题交流。
作为智慧生活主题交流会召集人之一,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朱晓红以“传统家纺与智能纤维、柔性传感等前沿技术结合,推动‘健康智慧睡眠’变革”为题作主旨报告。
她表示,“智慧生活”的本质,是以科技赋能人居空间、以数据洞察健康状态、以智能系统提升生活品质。具有健康智慧功能的家纺,正是智慧生活体系中最贴近人体、最直接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慧生活在睡眠场景的具体落地。
当前,家纺行业中已经有一些领军企业在健康智慧家纺领域积极行动,新型的功能性纤维及多种功能纤维的叠加应用已比较普遍;智能纤维与监测技术的应用也在积极探索。
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从2023年起,联合中国睡眠研究会,携手科研院校及头部寝具企业,搭建了“睡眠产业协同创新机制”,开展对“家纺助眠力体系”的研究与构建,持续发布《助眠力洞察报告》。同时,积极推进助眠标准工作,构建了助眠标准体系框架,完成了“家纺助眠力 术语”“家纺助眠力评价指南”“被子的舒适性分级及评价”“床垫面料的舒适性分级及评价”等中家纺团体标准,目前正在准备立项制订床上用品套件、枕头、家纺助眠色彩的“舒适性分级及评价”标准。这些评价标准大部分都从客观理化指标结合睡眠客观质量、主观感受等维度进行,在标准推进过程中,结合柔性可穿戴的睡眠监测尤为重要。
她强调,尽管前景广阔,但智慧健康睡眠家纺要真正走入千家万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在未来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布局中,智能纤维与监测技术领域的专家和企业,能够更多地关注家纺应用场景,深入了解消费者在睡眠与健康方面的真实需求,与家纺行业携手探索更多可落地、可量产、可持续的睡眠解决方案。
会议期间,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与江苏集萃先进纤维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举行“家纺助眠实验室”筹建启动仪式。该实验室的建立,将为产品测试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后续系统开展床上用品性能分析与评价工作。
文 | 徐晶鑫
版面 | 汤圆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