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3日,一则来自央视新闻的报道,在高端制造领域激起广泛关注!由中国航发自主研制的3D打印极简涡喷发动机,圆满完成首次单发飞行试验。这不仅仅是中国航发领域的一项技术突破,更是整个3D打印行业从“原型制造”迈向“直接制造”的关键里程碑,标志着这项曾经看似“科幻”的技术,正在重塑全新的制造体系。
此次成功试飞的“极简”发动机,其“极简”二字背后,蕴含着3D打印技术的核心优势。同时也验证了3D打印技术在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的可行性与优势,为未来航空发动机的研发与生产开辟了新的路径。
而航空航天领域的突破,只是3D打印技术浩瀚蓝海的一隅。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3D打印设备产量增长40.5%。尤其是4月份,3D打印设备产量同比增幅高达60.7%。彰显出我国3D打印行业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在汽车制造领域,3D打印不再是简单的加工手段,推动汽车制造向更加智能化、数字化和柔性化的方向发展。传统汽车制造中,模具开发成本高、周期长,而3D打印无需模具,能够快速制造出复杂的汽车零部件,大大缩短新车型的研发周期。与此同时,3D打印还能实现零部件的轻量化设计,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减轻汽车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和续航能力。
2025年9月,比亚迪旗下高端品牌仰望汽车发布的仰望U9X凭借“碳纤维超安全车身架构”与“量产级3D打印一体化车身技术”,在欧洲车身大会上荣获评审团最高分,成为唯一获奖的中国品牌车型。据悉,U9X的核心结构部件采用3D打印方式制造,除此以外,3D打印技术还拓展到了多个关键零部件。值得关注的是,该款车仅靠3D打印优化,便减掉了整整100公斤。
在医疗健康领域,3D打印技术的应用已全面覆盖从骨科植入物、手术规划到药物研发等多个关键环节,展现出精准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比如在骨科植入物方面,3D打印技术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骨骼形态和损伤情况,精准打印出个性化的植入物,如人工关节、骨板等。在手术规划领域,医生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患者的病变部位模型,进行模拟手术操作,提前规划手术方案,可有效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而在药物研发方面,3D打印技术能够制造出具有复杂内部结构的药物载体,实现药物的精准释放和个性化治疗。
而在消费电子领域,3D打印技术的应用已超越研发原型,正大规模用于量产高端消费电子产品的精密部件,尤其是在折叠屏手机、个性化制造以及智能穿戴设备等方面成果显著。
折叠屏手机作为近年来消费电子领域的热门产品,其铰链等核心部件的制造对精度和强度要求极高。2025年2月,OPPO重磅发布全球最薄折叠旗舰手机Find N5,其核心突破在于采用航天级钛合金3D打印的“天穹铰链”,成为全球首款量产0.15毫米3D打印钛合金铰链。
在个性化制造方面,3D打印技术更是大放异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定制独有的手机外壳、耳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例如,一些高端耳机品牌已经开始提供3D打印定制服务,消费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材质、颜色和图案,打造出完全符合自己风格的耳机。
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3D打印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设备的表带、表壳等部件,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更加复杂和精细的设计,提升产品的美观度和舒适度。
结语:
从航空航天到汽车制造,从医疗健康到消费电子,3D打印技术的应用边界不断拓展,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各个工业领域。这场由3D打印引发的工业革命,正在重新定义“中国制造”的内涵与外延。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内容结合AI生成资料,主要目的是传递行业信息,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