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政策法规

政策解读:重庆市关于加快建立以出口外贸为导向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实施方案

2025-11-12 08:43:36来源: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阅读量:1366 评论

分享:

  近日,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加快建立以出口外贸为导向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渝环〔2025〕99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背景及依据
 
  为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环气候〔2024〕30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我市碳达峰碳中和系列工作要求,加强构建我市以出口外贸为导向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引导企业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提升出口产品绿色竞争力,推动全产业链绿色升级,助力重庆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市生态环境局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定了《实施方案》,本《实施方案》按照“小切口、大视角”思路,对标国家方案,结合重庆实际,聚焦服务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由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三大版块构成。
 
  二、总体目标
 
  《实施方案》采用定性、定量方式明确到2030年的阶段性目标。涵盖引导碳足迹标准制定、支持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创新碳足迹因子库建设等方面。
 
  明确为,到2030年,全市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基本构建,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引导企业等社会主体参与制定国家产品碳足迹相关核算规则标准10个以上,支持新能源汽车、笔记本电脑、汽车零部件、天然气化工、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等领域开展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50个以上,在市场机制下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建设和运行路径探索取得有效进展。
 
  三、主要任务
 
  《实施方案》涵盖碳足迹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碳足迹核算和碳标识认证推动、碳足迹应用场景构建拓展、碳足迹基础能力强化等四个方面共16条具体举措。
 
  一是因地制宜建立健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涉及制定并动态调整碳足迹分类管理名录;支持我市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研制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 探索形成市场机制下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建设和运行路径;推动打造涵盖数据监测、信息采集、碳足迹核算、碳标识认证、碳足迹分级评价、分场景应用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等内容。
 
  二是循序渐进推进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和碳标识认证。涉及有序指导新能源汽车、笔记本电脑等我市优势产品开展碳足迹测算或核算研究;加快推动笔记本电脑碳标识认证国家试点;分阶段、分步骤推动企业以环境气候信息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或自愿性评价认证等方式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结果与报告等内容。
 
  三是多措并举构建拓展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涉及推动重点出口型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与重庆地方碳市场、绿电等政策衔接;推动将产品碳足迹作为绿色贸易示范企业培育的重要指标;引导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严格落实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中关于产品碳足迹相关要求;引导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将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与认证作为绿色金融、气候投融资等领域业务、工具或产品的重要采信来源;将产品碳足迹核算与评价、碳标识认证等纳入市级有关绿色制造认定体系等内容。
 
  四是持续强化产品碳足迹基础能力建设。涉及支持相关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第三方机构、科研院所等提供优质的产品碳足迹技术服务,积极培育产品碳足迹服务型机构;加大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和认证相关人员培训力度,鼓励技术机构、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等开展产品碳足迹管理人才培训交流;支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升碳排放数据监测、采集、存储、核算、校验等的可靠性与即时性;加强产品碳足迹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
 
  四、保障措施
 
  为确保《实施方案》落地落实,确定了加强工作统筹、完善政策激励和注重宣传推广等3项保障措施。
 
  同时,为更好便企惠企,增加碳足迹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操性,我们还编制了《重庆市以出口外贸为导向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指南(试行)》,规范了相应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产品碳足迹报告、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等方面内容,并以附件形式随文印发。
 
  原标题:关于《重庆市关于加快建立以出口外贸为导向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