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码头回荡着激昂的誓言,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2次南极考察队拔锚起航,将跨越赤道、穿越“咆哮西风带”……奔赴南极。此次考察由“雪龙”号和“雪龙2”号两艘船共同保障来自国内80余家单位的500余名队员并邀请来自泰国、智利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人员共同参与。中国化学工程二化建承建的南极罗斯海枢纽站供油系统项目的6名队员——王朝辉、何兴宇、曹德文、胡亚伟、刘保航、毛福军,也正式登上了前往南极的航船“雪龙”号。一场简短而隆重的出征欢送仪式,为这支“化建南极铁军”吹响了奋进的号角。
此次出征,标志着二化建签约的南极罗斯海枢纽站供油系统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作为中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秦岭站的“能源心脏”,该项目对中国化学工程乃至国家极地科考事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仪式上,队员们精神抖擞,展现了中国化学工程人昂扬的斗志与必胜的决心。
“科考印记”烙下责任 团队协作彰显担当
活动伊始,队员们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随后,他们两两一组,默契地互相检查行李与设备,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这出发前最后的互助确认,不仅是工作流程,更是团队凝聚力与高度责任感的生动体现。
铮铮誓言响彻海港 南极约定共许初心
在庄重的启动仪式上,曾参与南极项目的曲迎群同志分享了宝贵经验,并送上诚挚祝福。项目经理王朝辉作为队员代表发言,他坚定地表示:“这次南极之行,是我们共同的梦想,也是责任。无论前路多难,我们必将以专业践行使命,以团结克服挑战,请公司放心,我们定不负重托!”
在“南极约定”宣誓环节,六名队员围成一圈,将手紧紧叠在一起,齐声高喊出专属他们的出征口号:“钢管不断,风雪不拦,六人六城,平安回程!” 洪亮的声音在海天之间激荡,宣示着他们征服极地、使命必达的豪情。
仪式还特别设置了“时间胶囊”封存环节,队员们提前写下的对任务成功的期待与对队友的祝福被一同封存,约定待英雄凯旋之日共同开启,为这段非凡旅程增添了一份温情与仪式感。
肩负央企使命 铸就极地丰碑
南极罗斯海枢纽站供油系统是保障南极科考活动顺利进行的生命线工程。二化建继2019年圆满完成南极长城站项目后,再次以EPC总承包模式承建此关键项目,充分彰显了中国化学工程作为央企的使命担当。
在项目建设中,二化建将坚持 “绿色考察”的中国南极科考倡议,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确保燃油供应系统稳定可靠的同时,减少对南极原始生态环境的影响,用实际行动守护这片纯净大陆。
征程万里风正劲 重任千钧再启航
登船的时刻终于到来,队员们依次走向“雪龙”号登船口,坚定的背影融入海天一色。他们带走的,是中国化学工程的重托与期盼;他们留下的,是中国化学工程人勇闯南极、为国争光的无畏精神。
我们期待,中国化学工程的旗帜再次在南极上空高高飘扬!我们坚信,这支精锐之师必将不辱使命,在世界的尽头铸就新的工程丰碑,助力我国的极地科考事业书写新篇章!
历史回望
2018年,中国南极长城站输油管线维护打响攻坚战。当年11月,二化建毛雄文第一次独闯中山站,在零下40℃极寒中背负仪器,每日徒步冰原3小时,按时按点完成油罐“体检”,采集关键数据,为后续工艺设计奠定毫米级精度。12月,曲迎群率五人突击队第二次挺进长城站,途中“雪龙”号于阿蒙森海与冰山相撞,团队五个小时破冰破浪抵达,两个小时出方案,六天五夜协助船员抢修桅杆,助船安全靠泊。施工过程中,他们手工逐段回收老化管线,油污零落地,碎石归原位,最终实现“施工完现场比施工前更整洁”的目标。此次由王朝辉带领的南极罗斯海枢纽站供油系统项目六人团队是二化建第三次出征南极,他们将在南极再次高扬中国化学工程的旗帜。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