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技术前沿

重庆市涪陵区罗云镇干龙坝村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典型案例

2025-11-08 14:23:23来源:国家生态环境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阅读量:10484 评论

分享:

  案例名称 ◆
 
  重庆市涪陵区罗云镇干龙坝村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典型案例
 
  ◆ 基本情况 ◆
 
  重庆市涪陵区地处重庆市中部、三峡库区腹地;地形地貌为沿江丘陵低山区、坪上低山带坝区和后山区等,境内有长江、乌江水系;年均降雨量为790毫米,夏季旱涝交错,伏旱频繁。涪陵区幅员面积2942.36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街道、14个镇、2个乡,303个行政村和119个社区。截至2023年底,农村常住人口28.50万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9.9%,农村改厕率达90.84%‌。
 
  罗云镇干龙坝村位于涪陵区以东,面积1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80亩,属于低山槽谷地形地貌,海拔在600~800米之间,总体地势起伏较小,下辖的桂花园居民点常住人口约60户180人。主要经济以榨菜、玉米、油菜、烤烟、水稻、莲藕等农业生产为主,年榨菜种植面积达3800余亩、年玉米种植面积4800亩、年油菜种植面积3150亩,水肥资源需求量大。该村拥有重庆巴康食品公司、重庆农鲜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农业企业。2023年涪陵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万元,干龙坝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万元。
 
  治理思路 ◆
 
  一是以农民需求为导向。通过深入农村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听取农民群众的治理意见,建立涵盖25个涉农乡镇街道的问题台账,发现农业生产需水需肥量大,受传统农家肥使用的启发,将污水治理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促进污水资源化利用。
 
  二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围绕西南山地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分散、农村人口少、污水量小、土壤环境消纳能力强的特点,按照“因地制宜、养分循环、节约资源”的原则,以“污水资源化利用为主导、达标排放为补充”的理念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针对周边土地较少且邻近长江、乌江、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的居民点,建设达标排放设施。针对周边土地消纳量较大,且不具有环境敏感区的居民点,建设资源化利用设施,促进污水还田利用。
 
  三是科学设计,系统布局。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专业人才和劳动力缺乏,按照“设施低成本、易维护、高效益”的原则,设计集“化粪池出水+兼氧池调控+还田管网延伸+智能浇灌”于一体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开的节奏,优先在罗云干龙坝村等区域开展资源化利用试点,试点成功后在全域范围内梯次推进。
 
  ◆ 资源化利用模式和技术 ◆
 
  干龙坝村是涪陵后山坪上的典型村庄,桂花园居民点具有土地消纳面积大、农业生产需肥量大的区位优势,采用“化粪池出水+兼氧池调控+还田管网延伸+智能浇灌”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集中居民生活污水(黑水和灰水)经卫生厕所排入10立方米的化粪池,再经管网收集至兼氧池调控系统。兼氧池占地面积42平方米,设计规模8吨/天,实际处理规模7吨/天,池体容积135立方米,配置提拉格栅、冲洗混合泵、提升泵等设备,污水在调控系统环节处理停留15天后,经还田管网进行灌溉使用。还田管网长度1425米、浇灌软管8套,配套灌溉面积约60亩。该项目工程总投资35.48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9.66万元,管网费用15.82万元(包含智能灌溉费用)。该模式主要适用于污水产生量低于10吨/天且周边不具有水环境敏感区的农村聚居点,同时土地消纳面积与污水产生量相匹配,所需还田面积约0.3亩/人。
 
  污水经兼氧池调控处理后促进污水得到有效利用,年节约水资源量约2500立方,榨菜施肥量可减少50斤/亩,榨菜产量从3500斤/亩提升到4500斤/亩;还田管网的铺设和智能灌溉系统可利用APP远程操控,有效缓解了山区农业灌溉难、农民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运维管理机制 ◆
 
  明确乡镇(街道)是资源化利用设施的管理主体,财政部门加大对设施运维的资金保障,生态环境部门加强对设施运维成效的考核。按照村级自管自用、镇级监督维护、区级评估指导考核的运营管理模式,切实将设施管好、用好。资源化利用设施运营费包括设备电力费、维修费、人工费、信息传输费等,财政包干补贴1万元/年·座,由乡镇自主运维。
 
  特色亮点 ◆
 
  一是突出资源节约。该模式无需配套高能耗处理设施,工艺简单,单人可管理多座设施,建设和运维成本显著降低。生活污水进入农田浇灌,一方面利用土地消纳面积充足的优势解决了污水去向问题,另一方面向农田补充了养分和水分,可提升土壤肥力,节约化肥用量、灌溉水量。
 
  二是突出以人为本。该模式适应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现状,灌溉出水桩遍布农田,农民浇灌只需连接输水软管、打开输水泵就可直接喷淋,不再肩挑背扛,有效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利于山区农村复制、推广。
 
  三是突出智能管理。该模式配备了液位计和智能化控制泵,可利用手机APP查看池体液位,根据液位显示和用水需求,远程控制提升泵进行灌溉,实现了设施的智能化管理。(来源 |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