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显示面板、显示材料全球市场占有率均稳居全球第一,产值规模已占全球一半。新型显示是承载影像信息的关键载体和人机交互的重要界面,被誉为数字经济的“眼睛”,人工智能的“窗口”。研究显示,我国显示产业已驶入“AI+显示”发展快车道。
当辰显光电的270英寸8KTFT基Micro-LED显示屏在2025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点亮全场,当天马的车载显示产品装进全球每4辆汽车中的1辆,一组数据给出了最有力的注脚:我国显示面板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达55%,显示材料市占率攀升至43%,均稳居世界第一,产值规模占据全球“半壁江山”。从昔日“缺芯少屏”的困境到今日全球产业格局的塑造者,中国显示行业用四十余年完成了跨越式发展,更以技术创新为笔,在千行百业勾勒出“显示无处不在”的智慧图景。
中国显示产业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政策引导、技术攻坚与产业链协同共振的结果。2009,国家出台《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首次将“新型显示器件”纳入战略支持范围,京东方、TCL华星等企业应声启动高世代产线建设,打破了海外技术封锁。此后十余年间,我国逐步构建起环京、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四大产业集聚区,形成了从上游材料到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生态。
如果说技术突破是中国显示的“硬实力”,那么场景创新就是其“软实力”的延伸。从消费电子到工业互联,从智慧座舱到元宇宙,显示屏幕正成为万物互联的“交互入口”。
消费电子领域,中国屏持续刷新体验边界。折叠屏手机成为技术实力的最佳注脚,维信诺、京东方等企业供应的柔性OLED屏,支撑起国产折叠手机的全球领先地位。AI与显示的融合更催生新形态产品:长虹治愈系AITV搭载漫反射AI光翼,可随场景智能调节氛围光效;影目科技的AI翻译眼镜采用Micro-LED+衍射光波导技术,实现会议纪要自动生成与实时提词功能。这些创新产品背后,是中国显示企业从“面板供应商”向“场景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
车载显示领域,中国实现了从空白到领跑的战略转折。2024年,中国大陆厂商包揽全球53%的车载显示面板份额,天马以18%的市占率保持全球第一,其联合康宁研发的OLED轩辕曲面座舱成为高端车型标配。技术创新持续拓展车载显示边界:光子晶体的车规级透明显示屏实现高亮度与大视场角的统一,TCL华星的HUB显示方案重构智能座舱交互逻辑。从仪表盘到电子外后视镜,中国屏正在定义智能汽车的“第三空间”。
新兴领域的应用更彰显产业想象力。医疗场景中,TCL华星21.6英寸印刷OLED4K专业显示屏为精准诊断提供清晰影像支持;指挥调度中心里,辰显光电的Micro-LED大屏实现数据可视化高效呈现;元宇宙赛道上,中国移动“AI+XR”产品依托高画质显示完成《只此青绿》的沉浸式转化,带来零延迟跨空间体验。在智慧医疗、文博展示、工业控制等领域,中国显示正成为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关键基础设施。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胡春明指出,2024年我国新型显示行业的产值规模突破千亿美元,74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12%,全球市场占比超过49%。预计2025年我国新型显示行业的产值规模将超过1100亿美元,接近8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5%左右,全球市场占比近54%。
“AI+显示”将开启新增长曲线,未来,多模态感知、实时交互的智能显示产品将成为主流,在智慧家居、远程办公等场景创造新需求。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