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立潮头,奋斗正当时;小改聚智慧,妙招迸能量。今年以来,中联玻璃持续深化“增节降”行动,鼓励职工以“小改小革”为切入口,不断推进设备、工艺、技术优化升级,一个个“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顺势而动,撬动了企业降本增效新支点。
当进行生产线槽底风机切换作业时,常常会遇到风机风阀开启延误或关闭不及时问题,导致风机无法正常启动或倒转,从而引起槽底风压的不易控制。
“得想个办法解决啊!”“走,咱们去现场,好好研究一下。”只要是解决生产线上的小“难题”,中联玻璃的技术人员向来是说干就干。
他们通过仔细研究电动阀开关的二次控制回路线路图,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对电动阀延时功能进行二次回路改造。将延时
控制器单独安装,通过电线与原
接触器相连接形成电动阀的控制回路,当槽底电机正常启动后,电动阀会缓慢打开并显示开到位信号,反之,关闭风机时,电机停机后电动阀会缓慢关闭并显示关到位信号。“这下槽底风机切换时,就能实现精准控制风压了。”
在原料中心,“小革新”带来的效率提升同样让人眼前一亮。以往,粉料下料时若掺杂杂物易导致铰刀抱死,严重时会影响到配料环节。“这会给生产带来大麻烦,一定要想办法解决!”
技术人员“挺膺上前”,他们多措并举,将料仓与铰刀之间的插板阀改成气动闸阀,并在闸阀下端加装过滤网,在网下端加装
卸灰阀,一系列的操作下来,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仅配料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且精准将原料重量的预计误差控制在了1%以内,“小妙招”收获了“大成效”。
生产设备的“小创造”,更是让生产效率焕发了新活力。生产超白大板玻璃时,捞片机是重要的大板下线抓取设备。
然而,正是由于其的不可替代性,在抓板和满垛后进行吊运作业过程中会产生时间差,这期间易发生漏片,需要操作工根据玻璃质量和捞片机垛位上已抓取的片数,进行人为开启或者关闭生产订单,不仅易导致副产品产量增加,而且操作工一旦未能精准计算产线上已切割的玻璃片数和捞片机垛位需要的玻璃片数,就会造成漏板,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
技术人员再次“主动出击”,他们通过更改优化程序和界面,增加订单片数计数器,实现片数达到后订单自动停切,同时设置循环时间,根据吊运时间实现自动重启订单。这一优化方案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公司超白大板生产水平,主订单完成率同比提升了32.2%。“我们花了小钱却办了大事。”他们的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从一台改良的工具到一套优化的流程,从一个节能的点子到一项实用的设计,中联玻璃的职工将智慧与担当融入到生产经营各个环节,让降本增效的种子在企业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接下来,中联玻璃将持续点燃职工创新创效热情,汇聚起一线员工创新力量,打赢降本增效这场持久战,推动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