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行业动态

潮水褪去,看潮内的跨界光伏者们

2025-10-28 14:12:18来源:智能制造网整理 阅读量:16596 评论

分享:

  曾经人声鼎沸的光伏产业园区,如今只剩下寂静的生产线和停摆的机械设备。组件价格持续探底,产能利用率大幅下滑,这个曾经吸引无数资本涌入的黄金赛道,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一场深刻而无情的行业出清正在加速进行。
 
  光环褪去:跨界光伏企业的退场潮
 
  当光伏行业步入凛冬,最先感受到刺骨寒意的,正是那些在行业高点蜂拥而至的跨界者们。它们的退场,充满了无奈与仓促。
 
  德力股份的跨界之旅堪称一场“过山车”。德力股份曾于2021年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德力光能与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10家全资子公司签署《光伏玻璃长期采购协议》,预估合同总金额约55.31亿元。然而,2025年7月消息,德力股份公告,决定停止光伏子公司的生产运营。公开资料显示,德力股份是一家专业从事各类玻璃产品研发、制造与销售的企业。
 
  *ST绿康也在近期宣布转让旗下三家光伏子公司股权。该公司于两年前进入光伏领域,希望通过业务转型开拓新的增长空间。2023年1月,*ST绿康发布公告,以现金方式收购绿康玉山,交易总对价9500万元,形成“动保产品+光伏胶膜产品”的双主业发展模式。而在2025年9月,*ST绿康拟以0元的价格,向江西饶信新能材料有限公司出售包括绿康玉山在内的三家子公司的100%股权。不过,据*ST绿康2025年9月21日的公告,本次股份转让事项是否能够最终完成尚存在不确定性。
 
  2025年9月22日晚间,福森药业发布公告称,拟以7300万元出售全资子公司河南福森智慧节能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对方为河南淅胜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交易标的福森智慧节能主要运作光伏发电系统,目前拥有三套装机容量分别约6.09兆瓦、6.38兆瓦以及14.89兆瓦的光伏系统。福森药业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核心业务为药品制造与销售,光伏业务初衷是支援内部电力需求并对外创收,但并非集团核心重点。此次出售是为配合精简营运、精进业务重点的长远策略,不会对公司日常药品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2025年10月14日,永和智控公告称,拟公开挂牌转让控股子公司普乐新能源科技(泰兴)有限公司51%股份及公司对泰兴普乐的全部债权,上述股权及债权的首次挂牌底价合计不低于人民币3049万元。早在2025年8月6日,永和智控便已和光伏跨界之旅说再见,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曹德莅拟以3.2亿元的价格出让所持中交光伏8%股份,交易完成后,永和智控将不再持有中交光伏任何股权。作为一家以流体控制设备为核心业务的企业,其在光伏领域缺乏技术积累与产业链资源,仅通过股权合作切入赛道的模式本就脆弱。在行业竞争急剧与市场波动双重冲击下,离场光伏或是其“止损”之举措。
 
  2025年8月,作为工程机械领域的龙头企业振华重工,公告将所持中交光伏全部股权以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转让给中国城乡,其理由是“聚焦主责主业,优惠资源配置”,正式退出光伏领域。早先振华重工是通过参股中交光伏布局光伏电站业务。
 
  以港口机械为主业的华东重机曾计划斥资80亿元,跨界光伏组件与电站开发,然而在项目推进不足两年后的2025年上半年,公司便公告终止所有光伏相关投资,将已建成的部分组件产能以低价转让给头部企业。
 
  与此同时,一些中小型光伏企业也面临经营压力。阜阳荣联光伏科技公司因债务问题进入破产程序,黑龙江状景光伏农业科技公司的清算程序也在推进中。这些情况反映出当前光伏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度调整。
 
  观察这一轮行业调整,可以看到多重因素在共同发挥作用。
 
  共同原因:惨烈的行业“内卷”
 
  价格血战是直接导火索。光伏组件价格较2023年下降超30%,导致全行业多数企业陷入“毛利率为负”的生产困境。其根源在于前期资本大量涌入造成的全产业链产能严重过剩,供需关系的彻底失衡引发了这场没有赢家的消耗战。
 
  政策风向转变:加速企业“出局”
 
  政策的风向转变也是企业剥离光伏业务的一大因素。如今政策的重心已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这让不少不符合新方向的企业主动“出局”。2024年以来,国家层面逐步收紧光伏项目审批,重点支持分布式光伏、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等高效利用场景,对传统集中式光伏项目的支持力度减弱。对于福森药业这类聚焦传统光伏安装运营的企业而言,政策支持的减弱意味着市场空间收窄。
 
  跨界者的独特困局:“水土不服”
 
  跨界企业普遍犯了“重资本、轻技术”的战略短视病。它们低估了光伏行业高技术壁垒和快速技术迭代的特性,认为凭借资本可分一杯羹。在行业快速发展期,这些挑战可能被增长机遇所掩盖;当行业进入调整阶段,专业化的运营能力和技术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跨界者而言,或许主业才是抵御市场不确定性的“披风”。任何脱离核心能力的多元化扩张,都可能成为拖累企业的“财务黑洞”。对于“专业玩家”而言,在技术驱动型行业,必须对技术变革保持细致敏感,并将成本控制与现金流管理提升到战略生存高度。
 
  痛定思痛,阵痛之后是新生。从行业发展角度看,这轮调整有助于促进产业链的优化重组。通过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技术升级,为下一阶段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差异化竞争,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申明:本站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并且郑重提示所有阅读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的参考意见和依凭。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