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行业动态

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整理近期企业动态

2025-10-26 14:12:52来源:“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微信公众号 阅读量:19316 评论

分享:

  盛虹高端EVA装置进入试生产阶段
 
  10月15日,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800吨/年高端EVA新材料中试项目(一阶段)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公示。
 
  项目名称: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800吨/年高端EVA新材料中试项目(一阶段);工程性质:扩建;建设地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港前四路以东、陬山二路以北,斯尔邦现有厂区内;项目规模:一阶段建设一套800t/a高端EVA新材料中试装置及配套设施。
 
  目前项目一阶段已建设完成,进入试生产阶段。本次项目验收范围为800吨/年高端EVA新材料中试项目(一阶段)。调试时间:2025年8月。
 
  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是江苏盛虹石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虹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55.88亿元人民币。
 
  斯尔邦现有EVA装置生产的产品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本次中试产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进一步醇解制得,且乙烯与醋酸乙烯聚合反应参数也存在差异。
 
  乙烯-乙烯醇无规共聚物(即本项目中试产品高端EVA新材料)作为优异的高阻隔材料,是国家《化工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指南》重点发展的高端聚烯烃,具有优异的气体阻隔性、保香性、耐油性、耐化学药品腐蚀性、耐候性、可印刷性、透明性能优异,且无毒无味,还具有较高的强度、弹性、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我国大陆地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生产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没有大规模生产企业,主要依赖进口。
 
  2020年盛虹石化产业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开展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树脂制备工艺的研究工作,并于2021年底成功开发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小试合成技术。2022年初盛虹石化产业集团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合作开发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合成工艺技术,现已完成实验室小试,达到预期目标,并做5L间歇的反应釜放大工艺研究。5L放大反应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产品样品满足对标厂家指标,DPEC根据放大实验数据开发工艺包建设本中试装置。
 
  苏州允清:双氧化层固定床超低焦油气化技术发布
 
  10月15日,在苏州举办的第二届清华环境苏州创新论坛上,苏州允清环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允清环能)发布了双氧化层固定床超低焦油气化炉——允清炉,标志着我国固定床气化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允清环能有关负责人表示,允清炉操作简单、造价低、运行稳定,对物料适应性强,可以将生物质/有机固废的挥发分和固定碳几乎全量炉内转化,粗燃气焦油含量仅在几十毫克级,碳转化率达到99%,基本实现了高挥发分物料气化工艺关键核心参数的全谱最优化。
 
  据悉,允清环能以允清炉为核心,自主设计建设了“允清炉”生物质超低焦油气化工业级示范装置,从空气常压气化到纯氧加压气化实现突破,有效气(H₂+CO+CH₄)干基组分可达80%,冷气化效率达到80%。其中,允清炉空气气化装备可应用于多源固废气化处理,纯氧常压/加压气化装备可用于多源固废制备绿氢、生物质制绿色碳基燃料等新兴市场,微负压小型化气化技术装备则可用于县域、村镇日处理250吨以下的生活垃圾处理站。
 
  本次论坛上,允清环能与赛鼎工程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允清炉”固定床气化技术与装备的工程化推广展开合作。未来,随着技术迭代与产能扩展,“允清炉”固定床气化技术将大幅提升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效率与水平,进一步夯实气化技术在绿色燃料产业链中的支点性地位。
 
  泰禾成功首登,环丙氟虫胺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根据农业农村部2025年9月30日发布的第954号公告,南通泰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基于新型杀虫剂环丙氟虫胺的3个产品在我国获准登记,这是该有效成分产品首次在国内正式登记,拉开了环丙氟虫胺进入中国市场的序幕。
 
  环丙氟虫胺是泰禾创制的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合物,是全球市场继溴虫氟苯双酰胺后第2个上市的间二酰胺类化合物,两者具有相同的作用机理,皆为γ-氨基丁酸(GABA)门控氯离子通道别构调节剂,与现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
 
  环丙氟虫胺具有杰出的产品性能,高效、广谱,对环境友好,是抗性管理的重要工具,尤其对抗性区域的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防效优异。
 
  泰禾已与全球领先的跨国公司展开合作,共同推动环丙氟虫胺的全球商业化进程。据预测,该产品有望在中国实现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加上其海外市场的迅速拓展,环丙氟虫胺或将成为全球性的重磅杀虫剂。
 
  伊士曼化学品(南京)有限公司甲胺装置增产降耗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部令第4号)的相关要求,对伊士曼化学品(南京)有限公司甲胺装置增产降耗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公众参与信息公示,使项目建设可能影响区域内的公众对项目建设情况有所了解,并通过公示了解社会公众对本项目的态度和建议,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项目名称:甲胺装置增产降耗项目;
 
  建设性质:技改;
 
  建设单位:伊士曼化学品(南京)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南京江北新区新材料科技园丰华路168号;
 
  项目投资:总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
 
  占地面积:厂区总占地面积185640.23m2,本项目在现有甲胺(MA)装置内技改,不新增占地;
 
  建设内容:该项目优化现有甲胺(MA)装置的恒温反应系统,包括采用高效催化剂,改造导热油系统,对管道和仪表及控制系统进行升级。项目实施完成后甲胺装置实现年产甲胺4600吨、二甲胺42000吨和三甲胺3400吨。
 
  泛华化学:港烽新材新获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近日,泛华化学旗下子公司云南港烽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烽新材”)传来喜讯,新获一项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的授权标志着港烽新材在钛系新材料领域的研发实力与知识产权布局再上新台阶,为高端钛白粉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注入新动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解晶种制备装置,属于实验装置技术领域。该一种水解晶种制备装置包括反应釜和进料分散机构,反应釜的顶部安装有电机,反应釜的底部安装有出料头,进料管固定连接在反应釜左侧的顶部,进料管内壁的底部安装有筛料架,分散架固定连接在筛料架的顶部,筛料架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分散轴架,分料稳定机构固定连接在进料管内壁的底部,通过设置进料分散机构,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对添加水解晶种原料进行制备分散的介质,在水解晶种原料添加制备过程中对水解晶种原料进行分散工作,避免水解晶种原料制备过程中的难以分散的情况,因此提高了水解晶种的制备便捷性和制备效率。
 
  近年来,泛华化学及其子公司围绕钛系新材料产业链持续强化专利池建设,已累计获得多项核心专利授权。此次新型水解晶种制备装置的落地,既是技术转化的里程碑,也为后续工艺优化及设备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未来,泛华化学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更多原创性技术布局,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推动中国钛白粉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华盛锂电与蜂巢能源携手合作,引领固态电池产业升级
 
  10月16日,江苏华盛锂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盛锂电”)与蜂巢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蜂巢能源”)在无锡蜂巢能源全球研发创新中心,双方共同签署了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合作协议。此次合作标志着国内固态电池产业链核心环节实现关键协同,为破解硫化物电解质产业化难题、加速全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注入强劲动力。
 
  签约仪式现场,华盛锂电总经理沈鸣、蜂巢能源技术中心总经理苗力孝、以及华盛锂电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黄振东、总部研究院院长张先林等领导共同出席,随着热烈的掌声,签约仪式正式开始。
 
  此次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华盛锂电将凭借其在电解液添加剂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和生产能力,为蜂巢能源提供高品质的材料支持;而蜂巢能源作为国内短刀动力电池的龙头企业,在全固态电池的领域的研发已经积累了多年经验,为双方合作将进一步强化产业优势。
 
  以蜂巢、比亚迪等国内电芯厂和主机厂,有90%以上选择了硫化物技术路线,目前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技术获得突破,但是制约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就是成本太高,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目前的市场价超过1000万元/吨,所以只有大幅度降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的成本,才有可能使全固态电池真正走向量产。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是其核心原材料硫化锂成本较高。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有多种合成路线,而液相法合成工艺,从原材料和工艺技术看,理论上可以将硫化锂、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的成本大幅度降低。
 
  华盛锂电作为电解液添加剂的龙头企业,在液相法工艺和精细化工的规模化生产制造领域,特别是规模化锂电添加剂材料的提纯方面拥有雄厚的经验和成熟技术,此次华盛锂电与蜂巢能源的合作,为未来实现真正低成本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量产奠定基础。
 
  华盛锂电是一家专注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及其他前沿电池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于2022年7月13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成功上市,(股票简称:华盛锂电,股票代码:688353)。截至2025年6月30日,申请国内外专利267余件,已授权专利139件,其中发明专利88件(含9件国际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51件;外观设计专利2件;1项软件著作权;主导制定VC国家标准、FEC和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乙)氧基硅烷行业标准。拥有省级以上各类研发平台4个,与中科院化学所、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华盛锂电已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体系,通过了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IATF16949汽车质量管理体系、1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0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IS0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总部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专注于电芯、模组、电池包及大型储能、单元储能、中型储能、家储、便携等全序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陆续承担了国家 “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重点专项、国家 “十四五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发改委重大专项等多项国家、部委重点项目。公司科创实力和技术实力获得广泛认可,荣获2023年胡润中国能源民营企业TOP100、2023年工信部“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前沿及创新技术”奖等重磅奖项。此外,在2023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期间,工信部发布了2023年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指数,蜂巢能源成功登顶高居第一。
 
  华昌新材料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行列
 
  近日,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了2025年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张家港市华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围。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我国优质中小企业的核心力量,代表了一批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方面表现卓越的企业。华昌新材料的入围,不仅是国家对其技术实力与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可,更标志着企业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耕方面迈上了新台阶。
 
  张家港市华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7月,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华昌新材料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专注新材料、精细和专用化学品领域的研发与应用,逐步构建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截至目前,公司已拥有国家授权专利7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13件,并先后获评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江苏省绿色工厂、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等多项荣誉,展现出强劲的科技转化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为新材料领域的深耕者,华昌新材料始终以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为己任,不断推进产品向高性能、绿色化、智能化方面迭代升级。未来,企业将以此次获评为新起点,继续强化自主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为推动行业进步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华昌力量”。
 
  江苏道金入驻至武进国家高新区
 
  10月18日,江苏道金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举行隆重的新工厂落成仪式及十周年庆典,江苏道金正式从常州科教城搬迁入驻至武进国家高新区。
 
  江苏道金董事长范永明介绍说,十年来江苏道金专注于粉体材料行业,为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客户提供项目设计、非标设备、建造运维等服务。为客户提供安全、清洁、高效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产线解决方案。从成立到现在人员增长了20倍,业绩增长了100倍,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江苏省潜在独角兽企业等荣誉,拥有了300家客户、一个充满战斗力的团队、150项软著专利,完善的内控体系。
 
  道金新工厂于2024年3月开始建设,历经18个月,一座美丽现代化的工厂呈现在大家面前。新工厂占地40亩,研发办公大楼11000平方米,两幢厂房共20000平方米,可容纳500名员工一起工作。
 
  新工厂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粉体智能装备的制造。智能制造的时代已来临,但是粉体材料智能制造存在两个痛点:一是装备智能化,二是产线数字化。道金将在这两方面贡献专业的解决方案。
 
  二是粉体工程研发基地。未来道金将在新工厂建设省级工程中心和省级企业中心,建成粉体材料中试线,为粉体材料量化生产提供验证。建设干法电极实验室和硅碳材料实验室。
 
  三是创业孵化基地。道金将通过参股和控股一些优质创业公司,为他们提供办公和测试空间,重点布局新能源材料产业链与粉体智能装备领域,构建"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材料应用"的产业协同网络,推动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江苏道金干法电极项目经理宋善鉴分享了该公司一项将推动电池制造行业迈向新时代的创新成果——干法电极制备集成系统。
 
  宋善鉴介绍说,目前中国的干法工艺还处在实验室向中试验证的阶段。韩国、日本的工艺也已经具备量产能力。北美在2020年和2024年已经分别实现了负极和正极的量产,也是目前全球唯一实现双干法量产的。
 
  宋善鉴指出,干法相比湿法节省了工艺流程,同时没有了环保压力。所以在生产成本上降低了15%-20%,建设投入降低了40%-50%,同时又在能量密度上提升了15%-20%,由于没有机溶剂的参与,在ESG方面也会更环保更合规。
 
  据介绍,道金干法电极制备整套系统由四家企业的关键技术共同组成,道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以及无尘开袋、超精密配料系统和成膜机喂料装置,来自德国的MIXACO提供了核心工艺装备之一的高速混合机,另外一台核心工艺装备压延复合一体机是来自韩国的PNT公司,道金的米谱科技则提供了粒型粒度分析仪。
 
  针对SP/CNT的超低堆密度、PTFE易相变、纤维化物料流动性差等痛点,道金推出了全封闭恒温恒湿开袋站,确保操作环境清洁、材料不相变;道金的超高精度配料秤在实验室实测下可以做到±1g的喂料精度,同时针对PTFE特性添加了恒温、除静电等功能;针对纤维化物料流动性差、纤维脆弱的问题,道金的多功能定量恒温喂料斗针对性的解决成膜机的进料难题。
 
  据了解,干法电极工艺在新能源行业的首次量产应用是在4680的大圆柱电池,目前已经有多家头部电芯企业加入到大圆柱的赛道。预锂化和固态电池制造的核心工艺条件是要在恒温干燥的环境下进行,干法工艺的特点使其将会成为预锂化、固态电池制造的必备核心工艺。
 
  2024年,道金联合MIXACO和米谱建立了亚太首个干法纤维化实验室,开始服务全球超100家客户,为客户提供超200次的试验验证,道金的客户涵盖电芯企业、整车制造企业和科研单位,并已成功为头部企业提供了小试产线。
 
  宋善鉴表示,随着新工厂的落成和PNT的加入,道金将联合合作伙伴建成最先进的干法电极实验室。在合适的时机将推出中试验证。道金提供的不仅仅是设备,提供的更是干法电极制造的整体交钥匙服务。
 
  扬农化工:乙唑螨腈市占率居全国前列,扬农化工子公司荣膺榜单
 
  近日,辽宁省工信厅公布了2025年辽宁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扬农化工旗下沈阳科创与核心产品乙唑螨腈荣膺榜单。
 
  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是由各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的制造业标杆企业,长期专注于特定细分市场,其生产技术或工艺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且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该称号旨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企业,通过梯度培育机制和政策支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乙唑螨腈是扬农化工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杀螨剂,在“新型丙烯腈类杀螨剂”细分领域,填补了国内抗性害螨防治技术空白,奠定了先发优势,在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及终端应用等多个环节,凭借独特作用机制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沈阳科创承接该创制技术,专注原药及关键中间体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是技术产业化的核心工厂。
 
  立足未来,沈阳科创将再接再厉,始终坚持“智造植保芯片,创享现代农业”企业使命,持续深耕原药及关键中间体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进一步强化技术成果产业化能力,为打造最具创新力的中国领先、受人尊敬的农化公司持续奋斗、步履不停。
 
  斯泰潘(南京)化学有限公司12000吨/年聚酯多元醇后处理系统脱瓶颈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规定,我单位在初步完成《斯泰潘(南京)化学有限公司12000吨/年聚酯多元醇后处理系统脱瓶颈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后,特向社会进行公示。
 
  项目名称:12000吨/年聚酯多元醇后处理系统脱瓶颈项目;
 
  建设单位:斯泰潘(南京)化学有限公司;
 
  建设性质:技改;
 
  建设地址: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赵桥河南路158号;
 
  建设规模:对原6000吨/年聚酯多元醇后处理系统进行脱瓶颈改造,改造将分成两期执行,通过第一期改造将处理能力提升到9000吨/年,通过第二期改造将处理能力进一步 提升到12000吨/年。一期改造在罐区新建一台粗多元醇储罐,并将现有粗多元醇储罐用于存最终产品,增加物料的周转效率,并对现有精馏系统冷却设备进行优化改造。二期改造在工艺装置内新增一套蒸发设备,提高设备产能和可靠性。 另外,在工厂西南面出入口新建一座门卫室,在工艺装置区新增1台10m3添加剂配制罐和1台3m3调和罐。脱瓶颈改造全部完成后精制多元醇后处理能力增加6000吨/年,达到12000吨/年。全厂聚酯多元醇总产能50000吨/年不变。
 
  投资总额:本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
 
  南京华狮新材料有限公司12000吨/年化妆品级氨基酸表面活性剂深加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项目名称:12000吨/年化妆品级氨基酸表面活性剂深加工项目;
 
  建设性质:技改;
 
  建设地点:南京市江北新区长芦街道长丰河路299号。
 
  投资总额:20000万元;
 
  建设内容及规模:在二期生产车间及原料罐区新建年产12000吨化妆品级氨基酸表面活性剂深加工项目;在原成品罐区新建废水蒸发浓缩、干化设备提升废水处理能力20000吨/年;利用二期车间原有生产设备,新增甲基牛磺酸类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并在厂区西北角改造一间62平米仓库用于存放盐酸。本项目利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把废水中的有效物回收循环套用,从而实现产品品质提升、经济效益提升、绿色环保等多重收益目标。
 
  艾津集团销售额近15亿元,其创新产品独具匠心
 
  在世界农业的广袤画卷上,有一支来自中国的“绿色画笔”正以科技为颜料,以农业场景为画布,为全球农田描绘出精准、高效、可持续的丰收图景。这支“画笔”的执笔者就是江苏艾津作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津集团)。
 
  艾津集团创立于2003年,二十多年来持续深耕农化制剂领域,如今已发展成为集科技研发、工业生产、营销贸易于一体的国家农药定点单位、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2024年,艾津集团销售额近15亿元,位列全国农药行业制剂销售第7名,产品覆盖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
 
  艾津集团的生产车间内,自动化设备正在高效运转,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从原材料入厂、生产过程控制到成品检验,艾津建立了严格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为全球客户提供稳定可靠的产品保障,筑牢了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如同一位专注的“农田医生”,艾津集团始终致力于作物健康管理。围绕水稻、小麦、大豆、马铃薯等多种作物,集团已将多项先进技术成功转化为提升产量与品质的实用解决方案。
 
  艾津的产品不是“万能药”,而是针对具体场景的“精准手术刀”,其代表性产品在细分市场中表现卓越。
 
  螺害被称为“农田的隐形杀手”。福寿螺、蜗牛等不仅啃食作物,还可能破坏生态平衡。但水田中福寿螺繁殖过快、莲藕田中叶片阻挡药液等现实困境,常令传统防治方式力不从心。
 
  针对这些痛点,艾津集团推出多款精准解决方案:对水田及河道福寿螺,采用水下缓释引诱颗粒与高效杀卵剂结合,显著提升杀灭效果和持效期;针对莲藕、茭白等阔叶遮蔽作物,使用抛施型杀螺凝珠,使药剂快速穿透水层并均匀扩散。
 
  今年8月,第六届全国农药行业创新交流会在青岛举行。会议期间,第十八届中国农药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艾津集团凭借创新成果“基于应用场景的杀螺剂剂型创新及解决方案”荣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这也让“中国灭螺看艾津”成为行业共识。
 
  艾津集团的创新之路,始终围绕“应用场景”这一核心理念展开。其提出的“无场景,不农药”,不仅是研发口号,更是技术落地的行动指南。
 
  纳米技术是目前全球农药制剂研发领域内的热点,艾津集团勇于突破,创新性地开发出“纳米2.0技术”,重新定义了该技术的应用边界。
 
  这种创新并非闭门造车,而是源于对农业场景的深刻理解。艾津集团开发的新一代纳米负载技术,即“纳米2.0技术”,在玉米、水稻等作物的种子处理,以及防治钻蛀害虫等特定场景,已经实现了广泛应用。
 
  在江苏、安徽和四川等地区,艾津集团的纳米负载技术被广泛用于松材线虫的防治,推广面积已达10,000亩。
 
  成绩和荣誉的背后,是艾津集团坚实的研发实力和人才支撑,集团组建了近100人的研发团队(含高校共同培养),其中70%以上拥有硕士学历,并与多家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多个省级研究中心,构筑起强大的技术创新体系。
 
  从实验室的潜心钻研到田间的精准应用,从南京六合到全球各地,艾津集团始终秉持“成就客户”的核心理念,以技术创新驱动农业发展。在艾津人看来,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着希望,每一寸耕地都值得用心守护。
 
  展望未来,艾津集团将继续深耕场景化农药制剂技术,在这条充满希望的绿色征程上续写守护全球农业的崭新篇章。
 
  原标题:企业动态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