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会议新闻

智创纺织未来,盛会如约启幕!第十五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盛大召开

2025-10-21 11:15:25来源: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官方 阅读量:925 评论

分享:

  第十五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于2025年10月18日在南通隆重开幕,年会以“学术+  创新+  产业+”为主题,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南通大学承办,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并得到安徽工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东华大学、嘉兴大学、江南大学、青岛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新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原工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第十五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设1个主会场、21个分会场以及论文墙报和纺织测试仪器与科技成果展示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孙瑞哲,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卫林,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以泽,韩国工程院院士Cha Hyung Joon,日本工程院院士Kim Icksoo,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创新部副部长肖朝琼,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党委书记李陵申,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伏广伟,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杨宇民以及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千名代表参会。大会主会场开幕式和主旨报告环节分别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总工程师张洪玲和南通大学副校长华亮主持。
 
  伏广伟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始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政治引领、组织建设、学术交流、产业服务、国际合作、期刊出版、科技人才培育、标准研制、专业技术能力评价、全民纺织科学素质提升等多个领域积极开展工作,且取得了非凡成绩。他指出,本届学术会议以“学术+  创新+  产业+”为主题,围绕20个呼应“二十大”战略部署的议题展开交流,将为纺织科技发展注入创新源头活水,进一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他同时强调,面向 “十五五”时期,学会将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产业深度变革、助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进程中,主动展现新担当、切实履行新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也为学会百年华诞献礼。
 
  杨宇民代表南通大学向全体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到,南通大学始建于1912年,近年来已跻身省部共建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高峰计划建设高校行列,其中纺织学科是南通大学的传统特色学科,校方始终高度重视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他提到,2023年学校与南通市政府签“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协议;2024 年与海安市共建的高端纺织研究院正式运行。他强调,此次多位专家齐聚南通,围绕纺织领域相关议题开展深入交流,必将有力推动纺织科技融合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他期待各位专家多提宝贵建言,南通大学也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各方携手并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积极力量。
 
  李陵申在致辞中表示,当前纺织行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关键期,亟需以科技创新破解发展难题,通过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跃升。基于此,他提出3点建议:一是构建基础研究攻坚体系,筑牢创新根基;二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三是完善金融支持体系,促进产融结合协同发展。2025年是纺织行业迈向“世界纺织科技强国”的攻坚之年,他期望以本次学术年会为契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平台发布环节,学会为“纺纱工艺数字孪生系统应用科研基地”“菌草生物基纤维新材料科研基地”“色彩标准与数字化应用科研基地”3家新入选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研基地颁发了证书。
 
  颁奖仪式上,宣布了2025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2025纺织科学成就奖由东华大学张清华教授获得;东华大学李召岭研究员、东华大学斯阳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陶光明教授、武汉纺织大学夏治刚教授、天津工业大学庄旭品教授5人荣获2025纺织科技创新奖;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孙刚教授荣获Frontiers of Textile Science Award(纺织前沿科学奖);青岛大学刘云教授、浙江理工大学刘国金副教授、浙江理工大学余厚咏教授荣获2025“中复神鹰”纺织青年科技奖。
 
  学会还发布了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技论文卓越行动计划遴选结果:《条混过程模拟及纤维在纱条中分布的预测》等8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纺织博士学位论文卓越行动计划;《基于细观统计特征的3D-BFRP参数化随机建模与力学性能验证》等12篇硕士学位论文入选纺织硕士学位论文卓越行动计划;《光致变色纺织品的制备及其防伪应用》等30篇论文入围第26届陈维稷论文卓越行动计划,其中《莱赛尔纤维环保染色机制》等15篇为入选论文。
 
  年会主会场特邀5个主旨报告。孙瑞哲会长以“在创新融合中开启锦绣未来”为题展开分享,从多维度深入剖析中国纺织产业发展态势。他指出,“十四五”期间,中国纺织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但当前行业正处于由“大而全”向“强而韧”转型的关键关口,仍面临国际话语权不足等问题。面向未来,他强调,在纺织业发展的新阶段,创新已成为破局发展的必答题。当前产业创新呈现出高端升级、数智转型、绿色发展、融合创新四大新特征,行业创新体系需精准把握系统化、多元化、多维化、复杂化的核心特征。在创新体系建设上,要重点聚焦三大着力点:构建适配未来的知识体系、适应智能驱动的创新范式、引导合理高效的资源配置。最后他提出要以融合创新实现突破,从把握关键点、融通价值链、融通价值链、打造联合体四方面发力,致力开启纺织业锦绣未来。
 
  Cha Hyung Joon教授以 “Embolization of cerebral aneurysm via in situ photocrosslinking of hydrogel microfibers(水凝胶微纤维原位光交联实现脑动脉瘤栓塞)”为题,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双重交联海藻酸盐水凝胶微纤维栓塞技术。以天然海藻酸盐为原料,结合原位光交联技术,解决了传统材料填充不完全、毒性大、稳定性差等问题。该技术通过微流控装置精准控制纤维厚度,填充率大幅提升,且生物相容性良好、安全性高,在模拟手术中成效显著,为脑动脉瘤的微创、精准治疗提供了创新思路,有望推动脑血管疾病治疗技术的革新。
 
  孙刚教授以“可持续性功能纺织品研究的探索”为题,针对当前合成纤维依赖不可再生资源且难降解,微塑料、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等污染物危害环境与健康等的问题,重点介绍了纤维与纺织品的可持续功能化研究。他指出,在材料端,推广大麻、龙舌兰等天然纤维,开发鸡毛蛋白纤维,革新醋酯纤维生产工艺,同时探索利用甲烷制备聚羟基烷酸酯(PHA);回收端,优化尼龙6、PET纤维回收技术,通过酶降解法实现PET的温和高效回收;功能化方面,研发氯漂再生、光诱导可再生功能纤维,并采用安全光敏剂进一步提升产品环保性。
 
  2024纺织科学成就奖获得者青岛大学房宽峻教授作了题为“数字化、绿色化与功能化纺织技术的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报告,报告聚焦数字喷墨印花多维度提质增效、无盐染色与废水资源化再利用、纳米复合纤维制品与人造血管三大研究领域,从理论到实践深度解析了关键技术及创新点,并全面展示其成果落地的应用前景。最后,他对纺织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前瞻性展望,强调未来纺织工业需通过跨学科、跨产业、跨领域的深度融合创新,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4纺织科学成就奖获得者东华大学孟婥教授作了题为“纤维复合材料编织和机织技术与装备及产业化应用”的主旨报告,报告重点围绕编织技术与装备及核心产品展开,详细阐释了旋转式编织、行列式编织的技术原理、关键突破点、配套装备及落地产品,同时系统介绍了三维机织的技术特点、织机构成、核心技术、专用装备及相关成果。最后,她指出未来的3个研究重点:一是针对复杂大尺寸超厚预成型体,创新三维编织与机织工艺及原理;二是研发编织和机织复合材料结构件专用设计仿真软件;三是构建“编织+”“机织+”自动化智能化复合生产线。
 
  主会场最后进行了中国纺织学术年会承办单位的交接仪式。伏广伟理事长从第十五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承办单位南通大学副校长华亮手中接过年会旗,转交给第十六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承办单位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冯军手中,2026年第十六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我们武汉再会。
 
  10月18日下午8个分会场同时开讲,围绕纺织前沿科学与技术、现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绸材料及低碳制造、纺织材料循环利用技术、智能健康纺织及可穿戴技术、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生物基纤维材料前沿技术、安全防护用纺织装备及技术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10月19日还有12个分会场,将围绕纺织未来技术、纺织与材料交叉前沿科技、纺织生态染整技术、纺织品时尚设计与绿色制造、纤维新材料与绿色数智加工技术、高科技服装、车用先进纤维材料及纺织品、纺织品工效学评测与应用、智能与绿色纺织、健康与能源纤维产业化智造技术、功能纤维与织物的多维度应用创新、织物电子与纺织智造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同期举办第五届纺织研究生论坛。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