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地方新闻

智汇无废 | 东莞企石:小秸秆“无废”大用途

2025-10-21 08:46:33来源:东莞生态环境 阅读量:19724 评论

分享:

  “以前发愁秸秆没处去,现在秸秆成了宝,地越来越肥,稻子越长越好!”站在企石镇上洞村的田埂上,水稻种植户姚炳龙捧起一把黝黑的土壤,满脸喜悦。五年来,他从种植“新手”成长为技术能手,123亩农田也从闲置地变身“高产田”,亩产突破500公斤。更让他自豪的是,这片田实现了“无废生产”——秸秆全还田、绿肥循环用,农业废弃物真正“变废为宝”。
 
  在2024年东莞市早、晚造水稻单产竞赛中,上洞村123亩农田种植的南晶香占水稻分别以亩产583.92公斤和571.4公斤的成绩,双双荣获一等奖,全年平均亩产比全市高出54%,比全省高出41.5%。高产背后的“密码”,不仅是良种良法,更是一套以“无废”为核心的生态种植模式。
 
  “无废农业”,从秸秆还田开始
 
  为有效解决水稻收割后秸秆处置难题,杜绝露天焚烧现象,企石镇采用联合收割机配备粉碎装置,对秸秆就地切碎并均匀抛撒,随后喷洒腐熟剂,并通过旋耕作业翻压还田。该措施不仅有效遏制了秸秆焚烧现象,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了化肥使用量,更实现了秸秆资源就地转化和高值利用,推动了农业绿色循环发展。
 
  2024年,企石镇在上洞、江边、南坑等村推行“水稻–绿肥”轮作模式,水稻种植面积958亩,秸秆总量426.79吨,其中可收集秸秆量324.36吨,全部实现粉碎还田,综合利用率达100%。此外,95亩玉米秸秆也全部粉碎还田,处理量约54.4吨。农业固体废物真正实现“零废弃、全利用”。
 
  绿肥种植,给土壤吃上“天然营养餐”
 
  晚稻收割后,农田并不闲置。农户利用冬闲田种植绿肥,待盛花至终花期间利用农机将鲜草在田间粉碎翻压,此时的鲜草产量较高、养分积累较多,叶秆细嫩,翻压后易腐烂分解,肥效容易释放,再经沤熟后可直接作为底肥种植早稻,实现“就地还田、就地使用”,资源化利用率达100%。
 
  2022至2024年,企石镇累计推广绿肥种植约650亩。上洞村作为绿肥种植试验点,通过“早稻–晚稻–绿肥”轮作,土壤有机质明显提升,化肥用量减少10%-20%。姚炳龙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每亩省肥10-15斤,成本降低约24元,123亩地年省化肥钱近6000元,而产量反增10%,扣除成本,增收超过1.35万元。
 
  “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这种方式不仅节本增收,更有效避免了土壤板结与地力退化,是实现“藏粮于地”、推进农业绿色转型的关键举措。
 
  “无废”田园亦风景,生态观光两相宜
 
  “无废”不仅带来生态和经济效益,还点亮了乡村颜值。企石镇利用冬闲田规模化种植硫华菊、百日草、波斯菊等观赏型绿肥作物,按花色分区打造“翡翠花海”“花花世界”,成为春节期间的热门打卡地。今年两片花海累计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无废农业”溢出美丽效应。
 
  未来,企石镇将继续深化“无废农业”建设,以秸秆综合利用、绿肥种植推广为重点,持续探索农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径,推动粮食生产向绿色、优质、高效转型,真正实现生态与经济“双丰收”。
 
  主管:东莞市生态环境局
 
  主办:东莞市环保宣传教育中心
 
  撰稿:叶玉青  刘创标
 
  原标题:智汇无废 | 企石:小秸秆“无废”大用途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