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据局于10月15日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批复天津市、河北省(雄安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等7个地区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围绕7大方面158项改革举措,天津将开展针对性试点试验,着力探索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的可行路径。
坚实基础:天津入选试验区的多重优势
天津能够跻身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得益于其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港口城市,天津拥有百年工业积淀,制造业实力雄厚。目前,天津市已累计培育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400个,其中9个入选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天津的智算规模已超过1万P,为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等科研机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天津市数据局于2024年1月挂牌成立,统筹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工作。截至目前,天津市13家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单位在车联网、金融服务、生态环境、海洋信息等领域拓宽应用渠道,推出了"网约车标识模型""养老长护险数据分析"等30余种数据产品和服务。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已吸引739家数据商入驻,累计挂牌数据产品1844个,达成数据交易额超10亿元。
创新实践:数字经济领域的天津探索
在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方面,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25年7月印发《天津市推动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系统部署了五大方面19项重点任务。该方案明确提出,到2029年,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占全市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将提高到45%以上。天津将重点规划数字产品贸易、数字服务贸易、数字技术贸易、数字订购贸易及国际贸易数字化五大细分领域的发展路径。
天津自贸试验区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平台,自2015年4月挂牌设立以来,全面实施国家任务,实施了686项制度创新举措,其中49项成果在全国推广。区内近9万家企业市场主体,以1%的土地贡献了全市26%的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8%的进出口额、43%的实际使用外资和16%的税收收入。特别是在数据跨境领域,天津自贸试验区取得了"双首个"制度创新成果,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特色路径:因地制宜发展数字经济
根据国家数据局的要求,各试验区要"因地制宜试点试验"。天津结合自身优势,探索出特色鲜明的数字经济发展路径。在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领域,天津将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升级,支持原材料、消费品、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建设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以汽车产业链为重点,开展"一图四清单"链式转型试点,推动重点集群和园区数字化转型。
人工智能产业是天津重点布局的方向。天津市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天河天元、360智波等通用大模型发展,同时充分运用优质开源大模型资源培育行业垂类模型。天津还瞄准具身智能产业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应用落地,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信创产业方面,天津滨海高新区正在加快建设"中国信创谷",已引育飞腾、麒麟、曙光、海光、三六零等200余家重点信创企业,率先扛起全国信创产业创新发展大旗。
未来展望:改革破局与创新发展
对于试验区建设的未来规划,天津有着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目标。在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面,天津将通过"制度创新+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场景赋能"四维协同,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实践路径。同时,天津将深化京津冀数据领域合作,依托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鼓励开发、集成可跨境流通的数据产品。
在数字产业集群培育方面,天津将依托天开高教科创园等平台培育一批数字贸易优质企业和潜力企业,鼓励数字服务领军企业境外设点及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天津还将吸引国内外知名数字企业在津设立总部或功能机构,打造一批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在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天津将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布局未来产业前瞻领域。预计在智能制造、智慧港口等领域将培育400余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和标杆项目,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获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标志着天津正式跻身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第一方阵"。随着158项改革举措的逐步落地,天津有望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等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天津经验",为全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天津智慧。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