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政策法规

上海:支持人形机器人产品研发和量产制造

2025-10-17 08:47:59来源:仪表网 阅读量:6423 评论

分享:

  10月14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 《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6-2027年)》(下称《方案》),提出了三个方面、20项主要任务,抢抓人工智能技术变革带来的智能终端发展机遇,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方案》提出,到2027年,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持续做大做强,总体规模突破3000亿元,打造3家以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消费级终端品牌,培育2家领军企业,实现三个“一千万”台规模,即人工智能计算机、人工智能手机、人工智能新终端规模各达到千万台以上。
 
  《方案》提出,强化机器人终端能力。打造能听会道、有情商、有智商、有技能的人形机器人产品,支持人形机器人产品研发和量产制造,推进端侧芯片、灵巧手、电池等核心零部件加快产业化突破。推动工业机器人整零协同,聚焦关键零部件、高端整机等薄弱环节,补全产业链短板。加速机器人终端产品向消费级市场加速渗透,打造陪伴机器人、家庭机器人等消费级机器人产品。
 
  培育卫星互联网终端产品。围绕低轨卫星星座部署和应用落地需求,持续探索和开拓业务场景,构建覆盖海洋、航空、应急等领域的终端体系。建设卫星终端智能产线,打造卫星终端上海品牌,加快形成十万级卫星终端整机生产规模能力和出货规模。促进上游相控阵天线、射频器件、核心芯片等配套产业发展,构建卫星终端核心竞争力。
 
  推出工业终端产品。支持企业研发适应先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的工业控制、工业检测、供应链管理等相关终端产品,推动智能工厂在生产模式上的变革,实现在生产效率上的突破,支撑工业生产提质增效。鼓励企业在智能工厂建设中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将大模型应用在生产决策过程中,加速扩大工业级人工智能终端应用场景,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加速未来终端研发。推动下一代移动通信、量子计算、光子计算等前沿技术产业布局。开展先进无线通信、新型网络架构、空天地一体等前沿技术研究;推动量子计算领域算法纠错等核心难点研发突破,发挥量子计算的优越性,研制未来终端概念样机,并不断探索向垂直行业应用渗透,形成特色应用场景模版。
 
  此外,《方案》还提出,加强端侧人工智能芯片布局。围绕手机、计算机、眼镜等各类终端产品需求,加快SoC、CPU等核心芯片布局,覆盖X86、ARM、RISC—V等三大技术路线。依托服务器算力芯片能力,积极布局端侧GPU芯片发展。支持3D异构集成关键技术突破,探索新型存储技术路线,支持近存、存内计算技术发展,支撑芯片平台算力和功耗水平提升。
 
  推动软硬件协同创新。加强硬件与软件的协同调优,推动芯片、模型、终端企业深度合作,实现芯片架构与模型结构的跨层联调优化。促进端侧模型在各类终端中的应用部署,充分挖掘端侧硬件能力,大幅提升端侧模型实际运行效率和能效比。鼓励企业打造智能体平台,打通各类应用程序。支持轻量化、高兼容性的AI推理引擎,实现主流深度学习框架与端侧深度适配。
 
  强化智能模组能力。强化多模态感知能力,打通摄像头、麦克风、陀螺仪、雷达等多源信号,建立统一的智能传感器数据融合框架。推动集成端侧模型推理能力的边缘计算模组开发,赋能传统终端产品智能化能力。支持6G、卫星通信多频段融合模组研发,实现智能终端通信低延迟、高可靠、泛连接。围绕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智能底盘三大领域,支持汽车电子模组先进技术研发,提升汽车电子上游产业水平。
 
  打造智能终端规模化生产基地。提升技术改造、两新、智能工厂等政策对智能终端企业的补贴力度,对产线智能化水平提升加强支持。通过生产性服务业专项政策,对智能终端领域的研发设计、仓储物流、检验检测、供应链管理等工业服务业企业给予支持。支持智能终端中试平台、软硬件适配中心建设,提升协同能力,探索人工智能新终端概念验证。
 
  鼓励智能终端产品应用推广。支持智能终端整机链主企业开放终端应用场景,开展相关芯片及端侧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的应用。引导智能终端创新产品在工业、教育、医疗、金融、文旅等领域加大应用力度,发挥政府采购对创新的带动作用,促进产品加快形成规模效应。重点支持“产品+场景”联动,开展智能终端+应用场景融合创新优秀案例遴选,促进产品在行业应用领域落地和推广。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