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官方信息透露,三大运营商均已先后获得了开展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的批复。三大运营商迅速行动,各自公布了eSIM业务的推进方案。
10月13日,中国联通宣布已经正式获得开展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的批复,这一重要突破标志着中国联通在eSIM领域长达十年的技术积累与实践探索取得里程碑式进展,也将为数字经济发展和终端连接创新注入新功能。
目前中国联通的eSIM业务可通过网上预约办理。截止10月14日14时,中国联通eSIM业务预约通道页面数据显示,在线已预约人数达171261人,服务页面持续高热度,直观反映用户对无卡通信的迫切需求。
13日晚,中国移动也宣布,正式获得开展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的批复,广大用户可前往中国移动营业厅办理eSIM手机业务,第一时间享受更加便捷、灵活的通信体验,具体可登录中国移动APP查询办理网点信息。
同一天,中国电信提示称,eSIM手机业务在国内31个省市正式上市销售,在商用期间暂不开放线上方式办理相关业务,用户可持eSIM手机至中国电信线下营业厅办理开通eSIM手机业务。
eSIM技术其实早已应用于智能手表、车载设备等物联网终端,但此次在手机领域的突破,才真正让这项技术走进大众视野。
eSIM,即嵌入式SIM卡(Embedded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是由全球移动通信协会(GSMA)指定的新一代SIM卡标准。是作为传统SIM卡的升级形态,通过将通信功能集成于设备芯片,没有物理卡槽,实现远程配置运营商信息,具备灵活便捷、安全可靠、节省设备空间等优势。
eSIM技术的价值远不止消费电子领域,它在物联网设备管理方面的优势更为突出。
随着物联网的迅猛发展,全球范围内的智能设备数量呈指数级增长,覆盖运输物流、农业、能源管理、制造等多个关键行业。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这些设备的高效、安全、灵活的连接与管理,已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挑战。
eSIM解决了传统SIM卡在物联网部署中的核心痛点。对于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数百万台物联网设备,物理更换SIM卡几乎是不现实的。
新的SGP.32标准进一步提升了eSIM在物联网领域的适用性。由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指定的能标准SGP.32,支持多种基于IP的通信协议,使得设备能够更高效地进行远程管理、配置和更新。SGP.32同时简化了配置文件切换流程,支持设备制造商根据不同地区的监管政策快速适配网络要求,如本地漫游限制。
eSIM赋能专用5G网络部署
专用5G网络的建设已成为工业物联网发展的重要趋势,eSIM技术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企业级网络提供了更高的可靠性与灵活性。
eSIM的嵌入式设计能有效避免因机械振动、湿度或腐蚀造成的接触故障,特别适合工业设备、自动化机器人等高负载应用场景。集中化的eSIM管理平台使企业能够远程监控和维护大量设备,从而实现统一的网络策略控制。
eSIM优化设备设计与供应链管理
其嵌入式架构不仅提升了设备的集成度,还显著简化了产品设计和库存管理流程。由于eSIM可在软件层面完成网络配置,企业无需为不同市场生产多种物理SIM版本,从而减少库存单位(SKU)数量并降低供应链复杂度。
eSIM技术通过在连接管理、生命周期维护、网络灵活性和硬件优化等方面的创新,正在成为推动物联网规模化发展的核心支撑。并且将进一步简化设备管理流程,降低运营复杂度,并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可扩展性与业务连续性。
当你的手机、汽车、家电甚至整个城市都通过eSIM无缝连接,我们离真正的万物互联时代就不远了。
未来的连接将是无形的、智能的、且无处不在的——eSIM正是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