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为各级政务部门提供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的工作导向和基本参照。
随着国家层面全面部署“AI+政务”、数据共享条例落地及此次《指引》出台,政务AI发展路径已十分清晰,正进入系统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值得关注的是,《指引》中明确提出13大典型应用场景,为政务AI的落地实践提供了清晰指引:
政务部门可围绕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机关办公和辅助决策等工作中的共性、高频需求,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选择典型场景进行人工智能大模型探索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参考场景:
(一)政务服务类
1. 智能问答。整合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业务资源和知识库等数据,利用自然语言理解、检索增强生成和知识图谱等技术,提供便捷的在线政务咨询服务,加强对公众诉求的准确理解,实时生成参考回答,帮助解决公众疑惑,提升信息获取便捷性。
2. 辅助办理。整合政务服务办事指南、常见问题、用户评价和历史办理记录等数据,利用智能匹配和自动化处理等技术,提供智能导办、个性引导、表单预填、辅助审核、进度查询和提醒等一站式政务辅助办理服务,辅助工作人员高效审核材料,支撑公众和企业便捷办理事项。
3. 政策服务直达快享。构建政策服务知识库,细化政策要求、政策标签、推送条件、申兑流程等相关内容,利用“政策找人”“政策找企业”算法模型,加强公众和企业需求分析,实现政策智能匹配,推进惠民利民、惠企利企服务主动精准送达和一站式办理。
(二)社会治理类
4. 智能监测巡检。利用
无人机、视频监控、智能
传感器等设备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对监控视频、图像、物联感知数据等进行实时分析,辅助工作人员实时监测房屋、道路、燃气、桥梁、供水、排水、供热、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及时发现异常行为、环境问题或设施故障等,自动识别潜在风险隐患,及时进行提醒,并根据异常情况和严重程度提供处置建议,提高监测巡检效率。
5. 辅助执法监管。采用语音识别、视频分析、知识图谱、逻辑推理等技术,辅助执法人员将案件信息实时录入系统、穿透式发现问题线索、生成案件报告、快速检索法律依据和司法解释、查询类似典型案例等,提供针对性案件办理建议,提高执法监管效率和规范性。
6. 市场风险预测。运用生成式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和异常检测算法等,对各类市场数据进行监测和深度分析,捕捉市场动向,包括经济指标波动、异常情况等,预测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研判对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和经济走势,并及时发出预警,为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提供支撑。
(三)机关办公类
7. 辅助文书起草。利用大语言模型的生成能力,通过构建本地知识库和预设模板,为工作人员提供写作建议、辅助起草文书,对格式和内容等进行检查、校对和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基层负担。
8. 资料检索。利用知识图谱构建和信息检索等技术,准确理解工作人员资料检索需求,实现政务信息快速检索、精准定位、多维度排序、智能关联和对比分析等,帮助工作人员提升资料检索效率和准确性。
9. 智能分办。利用自然语言理解和多模态识别等技术,构建多维度任务分类和分办规则,对来文、来电、工单等任务进行自动识别、准确分类、辅助填写和优先级排序,实现辅助分发和智能派单,提高任务分办效率。
(四)辅助决策类
10. 灾害预警。对来自卫星、地面传感器、地质监测站,以及预报预警、灾害风险普查等多源、多维、多模态数据进行大数据关联和综合分析研判,识别异常波动情况,预测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并提前发出预警,辅助政务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灾害风险,减少灾害损失。
11. 应急处置。利用强化学习等技术,对社会公共安全等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和公众反应等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和预警风险隐患,基于突发场景、力量资源分布等快速模拟应急处置方案效果,提供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置建议,优化救援资源配置,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效率。
12. 政策评估。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推断分析能力与数据挖掘能力,对公众反馈、市场反应、经济指标和社会满意度等进行分析,构建多维度指标,评估政策目标实现程度、政策影响力和潜在问题,支撑政策制定部门进行政策优化。
13.智能辅助评审。利用自学习泛化认识、类人化评审推理、多模态智能解析等能力,对照有关要求开展项目评审,对项目文件内容进行深度扫描、智能解析,提出评审意见建议,辅助提高项目评审效率和科学性。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