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硕果盈枝。南方的柚子挂满枝头,金黄饱满;北方的秋月梨脆嫩多汁,香气四溢。然而,时令水果集中上市的“甜蜜烦恼”也曾困扰着果农——鲜果保鲜期短、运输损耗大、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不少优质水果面临“丰产不丰收”的困境。如今,随着秋季水果深加工产业的蓬勃发展,柚子、秋月梨等水果突破“鲜食”单一路径,化身果脯、果汁、果酒、保健品等多元产品,不仅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更让“金秋硕果”成为带动乡村振兴、激活“甜蜜经济”的新动能。
平和县作为“中国柚都”,每年柚子产量超百万吨,但过去鲜果销售占比超90%,一旦遭遇市场滞销或储存不当,果农损失惨重。同样的难题也存在于秋月梨主产区——山东莱阳。秋月梨果肉细腻、含糖量高,但常温下保鲜期仅20天左右,远距离运输损耗率常达15%以上,制约了市场半径的拓展。
深加工的兴起,为这些时令水果打开了“保鲜密码”与“销售新门”。在平和县的柚子深加工产业园,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新鲜柚子经过清洗、去皮、分瓣,一部分被制成柚皮糖、柚子果脯,酸甜爽口;一部分被压榨成NFC(非浓缩还原)柚子汁,保留原果风味;还有的柚子皮经过提炼,制成柚子精油、柚子香薰,成为美妆、日化领域的“香饽饽”。
在山东莱阳,秋月梨的深加工同样“花样百出”。当地企业研发的秋月梨膏,采用传统熬制工艺结合现代灭菌技术,保质期延长至18个月,一罐200克的梨膏售价达58元,是鲜果的8倍多;冻干秋月梨脆则凭借“零添加、高营养”的特点,成为网红休闲零食,每公斤售价超100元。
秋季水果深加工的意义,远不止于“保存”,更在于通过产业链延伸,挖掘水果的“全身上下都是宝”,实现价值最大化。柚子的“浑身是宝”在深加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柚子果肉可制成果汁、果酒、果醋;柚子皮能加工成柚皮糖、柚子茶,其含有的黄酮类物质还可提炼成保健品;柚子籽则可榨取油脂,用于化妆品原料。
秋月梨的深加工也在向“高附加值”领域迈进。除了常见的梨膏、梨脆,科研人员还开发出秋月梨膳食纤维粉、梨果益生菌等产品,瞄准健康食品市场。在山东农业大学的实验室里,研究团队通过酶解技术,将秋月梨渣转化为可食用的膳食纤维,不仅解决了加工废料污染问题,还为食品行业提供了新型原料。
产业链的延伸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柚子深加工主产区,配套的
包装材料厂、冷链物流公司、电商运营公司应运而生;在秋月梨加工集中地,围绕产品研发、质量检测、品牌营销的服务企业不断涌现。
秋季水果深加工产业的蓬勃发展,最终的受益者是广大果农。各地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农业”等模式,将果农与深加工企业紧密联结,让果农不仅能获得稳定的鲜果收购价,还能分享深加工带来的增值收益。
政策的支持也为秋季水果深加工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各地纷纷出台补贴政策,对水果深加工企业的设备购置、技术研发、厂房建设给予资金支持;同时,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解决深加工技术难题。在浙江常山,当地政府设立了2000万元的水果深加工专项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补贴;在山东莱阳,政府与山东农业大学共建“秋月梨深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已成功研发出10余项深加工新技术,推动当地秋月梨深加工产品种类从5种增加到20种。
金秋的果实,因深加工而更具价值;乡村的振兴,因产业发展而更有活力。从柚子到秋月梨,从“鲜食难存”到“多元增值”,秋季水果深加工产业正以蓬勃的态势,激活“甜蜜经济”的新动能。
免责声明:本文由AI搜索资料编辑完成,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