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深处,秋意渐浓。青龙满族自治县的万亩栗园里,百年老树枝头挂满饱满的果实。板栗以前论斤卖,现在加工成精品仁,价格翻了几番。从深山野果到"金疙瘩",从初级售卖到精深加工,板栗产业的转型升级,正是我国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世界板栗看中国,中国板栗看燕山",青龙板栗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在现代科技加持下焕发新生。在百峰贸易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12台自动灌装机全速运转,真空充氮技术让板栗仁保质期延长至18个月,解决了鲜果存储难题。从半熟加工到无菌封装,从传统炒制到精准温控,标准化生产线让每颗板栗都保持着"肉质细腻、又甜又糯"的品质本色,为深加工打下坚实基础。
过去"下树就卖"的青龙板栗,如今已实现"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的产业融合发展。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板栗仁、开口栗、冰栗等基础加工品已远销20多个国家,年销售额超1亿元。更令人欣喜的是跨界创新的突破:双合盛公司推出的栗丁红枣窝头、红糖发糕打入北京高端餐饮市场,新锐品牌研发的板栗小茶、冰激凌亮相世界品牌大会,让传统农产品变身年轻消费者追捧的时尚单品。
跨品类突破更让板栗实现价值跃升。在同为"中国板栗之乡"的河北迁西,智栗兴公司历经三年攻关,以174吨板栗为实验样本,改良"固态+液态双重发酵法",融合现代微生物技术,成功研发出中国首款零添加纯板栗酿造白酒,让板栗从"论斤卖"变为"按瓶算",单价提升十余倍。青龙百峰贸易等企业还开发出板栗粽、板栗粥、糖炒栗子老棒冰等多元化商品,覆盖日常三餐与休闲消费场景,形成全时段产品矩阵。
一颗小板栗,承载着山区群众的增收希望,更彰显着乡村产业的振兴密码。从科技赋能品质提升,到链条延伸价值再造,我们需立足特色资源,做好"土特产"深加工文章,就能让传统农产品焕发新生机,为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由AI搜索资料编辑完成,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