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末,主要地区船用钢板价格均价(含税价):20mm:3921元/吨,环比增长25元/吨;6mm:4378元/吨,环比增长20元/吨。
■9月末,BDI(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为2134点,较8月末上涨109点。
■9月末,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为67.0美元/桶,环比下跌1.1美元/桶;WTI 原油期货价格62.3美元/桶,环比下跌1.6美元/桶。
生 产 经 营
9.15江南造船交付9500车位甲醇预留汽车运输船
9月15日,中船集团江南造船联合中船贸易,为安吉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9500车位甲醇预留汽车运输船系列船首制船(H2676船)。正式命名为“安吉茂盛”并于当日签字交付。该船设计总长228米,型宽37.8米,型深15.4米,结构吃水10.3米,服务航速18.54节,入级挪威船级社(DNV)和中国船级社(CCS)。该系列船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设计,江南造船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9.24大连造船首制17.5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命名交付
9月24日,中船集团大连造船联合中船贸易为招商轮船建造的17.5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海韵”轮命名交付,标志着中国造船业在LNG运输船这一皇冠明珠领域再添关键拼图,大连造船正式跻身全球极少数具备大型LNG运输船建造能力的船企行列。通过“海韵”轮的研发与顺利交付,大连造船已构建完整的Mark III薄膜型LNG运输船技术、工法、质量及管理体系,锤炼出一支技术精湛、敢打敢拼的优秀团队,为后续船舶建造谱写高效推进的壮丽篇章,筑牢国际市场订单承接的坚实堡垒。未来,大连造船将依托在智能船舶领域的技术优势,向20万立方米及以上舱容、智能化等方向拓展产品线,持续巩固在海洋油气装备领域的领先优势,以创新驱动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9.9广船国际交付8600车汽车运输船
9月9日,中船集团广船国际联合中船贸易为韩国HMM(韩新海运)航运公司建造的8600车汽车运输船1号船命名交付。在该船的建造过程中,项目团队积极探索推行精益生产,生产效率不断提高,首制船较合同期大幅提前完成交付。该船总长200米,型宽38米,设计吃水9.2米,设计航速19节,采用LNG/燃油双燃料推进系统,满足国际海事组织TierⅢ排放标准,具有绿色环保、节能高效、安全可靠等特点。截至目前,广船国际已成功建造交付17艘7000车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和3艘8600车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共计144800个运输车位。
9.10扬子江交付LNG双燃料16000TEU集装箱船
9月10日,扬子江船业集团扬子鑫福造船为地中海航运建造的第9艘LNG双燃料16000TEU集装箱船“MSC LINZIE”轮,解缆离开船厂码头,交付投入运营。该船型总长约366米,两柱间长355.4米,型宽51米,型深30.2米,设计吃水14.5米,结构吃水17米,配备轴发、空气润滑、舵球和扭曲翼等节能装置,使用的双燃料主机采用了ECOEGR优化方式,在满足Tier III排放标准的同时,可进一步有效降低油耗。 该船于2024年7月下旬开工建造,同年12月底进坞搭载,2025年5月下旬出坞,8月中旬圆满完成试航任务,各项试验结果符合设计标准。
9.25上海中远海运重工完成2万箱集装箱船甲醇双燃料改装
9月25日上午,上海中远海运重工顺利完成中远海运集运甲醇双燃料改装项目首制船“中远海运天秤座(COSCO SHIPPING LIBRA)”轮。这是全球首例甲醇双燃料主、副机同步改造的EPCIC项目,标志着上海中远海运重工在船舶绿色动力改造领域取得了关键突破。“中远海运天秤座”轮是一艘20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船长399.8米,宽58.6米。项目团队以高精度完成了超千吨级下总段甲醇储存舱与上总段甲醇燃料准备间吊装作业;面对甲醇双燃料主机、副机改造难点工程,创新施工方案,定制吊装平台及轨道系统,有效确保了安装、调试顺利通过。项目团队还创新加注模式,完成国内修造船企业首次甲醇燃料船对船加注,实现了企业“修理+改装+加注”全链条能力闭环,为后续甲醇双燃料改装项目筑牢坚实基础,推动船舶向绿色能源转型。
9.27恒力重工再获欧洲船东4艘VLCC订单
9月27日,广东松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下属公司恒力造船(大连)有限公司4艘30.6万吨超大型原油运输船(VLCC)建造合同于近日签约生效。公告显示,本次签约的VLCC为国际主流大型原油运输船型,具备装载量大、续航能力强、运营效率高等特点。该船型在设计上兼顾了航线适应性与装载灵活性,可高效适配全球主要原油港口的装卸设备,能满足跨洋长距离原油干线运输及大型油田至炼厂的规模化运输需求,是顺应国际最新油船设计理念、满足当前国际航运市场对规模化、低碳化运输需求的原油运输船,充分体现了公司在高端船舶设计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
9.20我国首例新造船碳捕集系统完成试航
9月20日,我国首例新造船碳捕集系统(OCCS)在8.2万吨散货船上完成试航,标志着我国航运碳捕集技术向产业化应用迈出重要一步。该系统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第七一一研究所所属上海齐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成功试航的第二套船舶碳捕集系统,也是国内首个涵盖“吸收—解吸—压缩—液化—存储—过泊”全工艺流程的散货船碳捕集装置。研发团队突破高效吸收剂吸附技术、分区工艺参数控制技术,使得该系统实现了二氧化碳液化率99.9%、液态二氧化碳纯度99.9%,系统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技术要求和设计标准,关键技术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值得一提的是,相比集装箱船改造项目,新造船系统设计更加紧凑,成功突破了散货船船型下碳捕集系统的空间布局、能源管理等关键难题,为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9.18中船动力首制CPGC-8ML320DF双燃料发动机顺利交付
9月18日,中船集团旗下中船动力自主研制CPGC-8ML320DF双燃料发动机在安庆顺利完成台架试验,并向客户交付,标志着中船动力在自主品牌发动机领域再添重要成果。CPGC-8ML320DF双燃料发动机集高效、智能、绿色、安全等优异特性于一体。该机型采用高压共轨微喷引燃技术,单缸功率达435kW,燃气模式下热效率超过48.5%,表现出显著的高效节能优势;所配置的ECU控制系统可实现对空燃比、缸内燃烧压力与点火正时的全自动精准调节,支持单缸独立控制,大幅提升整机智能化水平与运行一致性;在环保方面,燃气模式下氮氧化物排放较传统柴油机降低约80%,可直接满足IMO Tier III排放标准,绿色低碳表现突出;同时,发动机集成多项主动安全防护机制,对缸压、燃气泄漏、爆震、曲轴箱油雾浓度及主轴承温度等关键参数实施实时监控,并配备进排气系统安全监测及惰性气体吹扫等功能,全面保障运行安全。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