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正式发布《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 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得分为 80.20 分,较上年提升 1.77 分,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均持续保持增长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报告》围绕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促进发展 5 个维度,结合国家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及科技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订与完善,共设置 12 个二级指标和 49 个三级指标,全面覆盖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科学评估各地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
从地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得分来看,全国 31 个地区形成明确的三梯队格局。其中,第一梯队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0.20 分)的地区,上海、北京、江苏、广东、浙江、天津 6 省市位列其中,持续发挥科技创新中心等创新高地的辐射引领作用。
第二梯队涵盖湖北、重庆、安徽、陕西、四川等 22 个地区,这些地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均高于 50 分,展现出良好的创新发展潜力。第三梯队则包括新疆、青海、西藏 3 个地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在 50 分以下,未来仍需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在区域协同创新方面,各大重点区域表现突出。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持续加强,北京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名全国第 2 位,其科技创新环境保持全国首位;天津综合排名第 6 位,万人科技论文数、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数和劳动生产率均跻身全国前三;河北综合排名第 19 位,协同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加速形成,区域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上海综合排名跃居全国第 1 位,万元 GDP 技术国际收入、劳动生产率均位列全国第一;江苏综合排名上升至第 3 位,企业 R&D 研究人员占全社会 R&D 研究人员比重排名全国首位;浙江综合排名提升至第 5 位,安徽综合排名稳定保持在第 9 位。
长江经济带创新能级持续提升,沿线区域已建成 10 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沿线 11 个省市的科技创新水平均实现稳步提高。黄河流域省区科技创新环境不断改善,九省区共同推进沿黄城市科技创新资源合作共享与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应用,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其中陕西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 10 位。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多层次、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已更加完善,将进一步为新质生产力形成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事业迈向更高水平。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