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市场分析

群雄逐鹿智慧医疗赛道:谁在塑造中国医疗的未来?

2025-09-19 14:04:36来源:智慧城市网整理 阅读量:15048 评论

分享:

  从三甲医院繁忙的诊室到偏远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医生工作站上的电子病历系统到患者手机里的在线问诊平台,一场由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引领的医疗革命正在全面展开。根据兴业证券预测,2025年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将超470亿元,2022-202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9%。这片蓝海中,众多企业正各展所长,共同绘制着中国智慧医疗的未来图景。
 
  01、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中国智慧医疗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战略引领和持续的政策支持。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已将医疗信息化定位为医疗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之一。
 
  此后政策密集出台:2022年《“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等行业政策引领医疗信息化高质量发展;2024年《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全面推进AI在医疗各流程的应用。2025年,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的“4128”数智健康建设规划,是继2009年“3521”和2013年“46312”框架后,时隔12年推出的系统性顶层设计升级。
 
  政策强力支撑下,市场空间日益广阔。除了医疗信息化总体市场的高速增长,艾瑞咨询预测2021-2025年中国区域医疗信息化市场的复合增长率为27.9%,2025年后市场空间可达1245亿元。
 
  02、传统HIT厂商,行业的中流砥柱
 
  在智慧医疗领域,一批深耕数十年的信息化企业构成了行业的中流砥柱。东软集团作为中国医疗信息化的奠基者,自1990年代便开始布局医疗IT领域,形成了从医院信息化、区域卫生信息化到医疗设备的全面产业版图。卫宁健康和创业慧康作为行业双龙头,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创业慧康在公共卫生领域优势明显,其智慧公卫解决方案覆盖全国大量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院。而卫宁健康则以其全面的产品线和积极的创新业务布局著称,旗下“云医”、“云药”、“云康”等创新平台已成为行业标杆。东华软件凭借其强大的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能力,服务了众多大型三甲医院。其与腾讯合作的“一链三云”战略,展现了传统HIT厂商与互联网巨头融合的新模式。
 
  这些传统巨头凭借深厚的客户资源、全面的产品线和持续的技术创新,继续引领着行业发展方向,是医疗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
 
  03、科技巨头跨界,重塑行业生态
 
  互联网科技巨头的入场,为智慧医疗行业带来了全新视角和商业模式。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从医药电商切入,逐步扩展到互联网医院、健康管理等领域,凭借C端流量和平台优势,推动了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
 
  腾讯则通过投资和合作方式深度参与,与东华软件等传统HIT厂商结盟,将其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面的技术能力输出到医疗行业。华为凭借其领先的5G技术、云计算基础设施和物联网解决方案,为智慧医院建设提供底层技术支持,尤其在医院网络建设和数据中心构建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百度则将其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应用于医疗领域,开发了临床辅助决策系统(CDSS)、医疗大数据平台等解决方案,助力医疗机构实现智能化转型。
 
  科技巨头的参与,加速了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推动了行业技术架构的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
 
  04、细分领域专家,垂直赛道的深耕者
 
  在智慧医疗的各个细分领域,一批企业凭借专注和专业赢得了市场地位。万达信息在区域卫生信息化领域占据绝对龙头地位,承建了上海、广东、浙江等多个核心省市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久远银海则深耕医保信息化领域,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信息化的“国家队”,在DRG/DIP医保支付改革浪潮中迎来巨大发展机遇。润达医疗代表了一种独特的商业模式——从IVD(体外诊断)集约化服务延伸到医疗信息化。其自主研发的医院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和SPD医用物资管理系统,完美契合了医院检验科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实现了主业与信息化的强协同。佳缘科技则将其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核心能力应用到医疗场景,为医疗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提供专业解决方案,在等保2.0时代展现出独特价值。
 
  05、AI医疗技术 specialist,创新驱动变革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创新企业正在特定领域展现价值。推想医疗在AI医学影像领域深耕,医渡科技专注于医疗大数据处理与平台。这类企业通常以技术创新见长,专注于通过AI算法解决医疗领域的特定痛点。讯飞医疗将AI大模型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推出了医疗专用大模型和“智医助理”等产品,在基层医疗场景中实现了规模化应用,为行业提供了AI技术落地的新路径。
 
  2023年以来,以大数据为基础、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席卷全球,为各行各业带来巨大冲击,同时也加速了AI与医疗行业的融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医疗领域,从医学科研、药物研发、智慧诊疗、医疗设备运维、医院管理等开发的国产大模型产品数量超过40个。
 
  06、创新商业模式探索者,开辟新路径
 
  一些企业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开辟了智慧医疗的新路径。京东方(BOE) 依托其屏幕技术和制造优势,提出“屏之物联”战略,进军智慧医工领域,聚焦家庭、社区、医院场景。佳世达集团以联合舰队策略,集结迈达特、浚鸿数据、达宣智慧等伙伴,构建涵盖医院运营、医材设备到精准健康服务的智慧健康生态圈。其旗下浚鸿数据锁定AI个人健康管理方案,发表AI精准健康新技术,仅需输入居家可测量的八项生理指标及六题问卷,即可建立个人专属数字孪生。2025年8月,港仔机器人与美年健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部署2万套“智慧健康机器人体检中心”,探索“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医疗大模型”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这种创新模式旨在构建分布式体检中心,打造“15分钟普惠体检圈”,是硬件创新与健康服务结合的大胆尝试。
 
  07、挑战与未来趋势
 
  尽管发展迅猛,智慧医疗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数据孤岛与互通共享: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壁垒尚未完全打破;商业模式的成熟度:许多AI医疗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盈利仍在探索中;医疗AI产品的注册审批与收费标准:相关法规和标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明确。
 
  未来几年,智慧医疗行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AI大模型将在医疗领域深度应用,从通用医疗任务向专科专病深度发展;软硬件一体化成为趋势;医疗大数据价值将进一步释放,为临床科研、医院管理、公共卫生预警等提供支持;国际化步伐加快。
 
  德勤发布的《中国智慧医疗行业白皮书》指出,智慧医疗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但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确保患者数据安全与规范管理,匹配患者个性化需求,以及建立多元化支付体系。
 
  结语:
 
  从电子病历到AI辅助诊断,从医院信息平台到区域健康医疗大数据,智慧医疗的建设正在层层深入。各类企业正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中国医疗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医疗信息化已不再仅仅是工具替代,而是成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成本的核心驱动力。随着“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的深入推进,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可及的医疗体系正在诞生。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这些企业将继续深耕智慧医疗领域,共同塑造中国医疗的未来图景,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本文由AI整理生成,请注意甄别。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