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算网筑基智引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算力大会在山西省大同市举办。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致辞中表示,我国算力产业迈向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干线400G端口数量大幅增加至14060个,存力总规模超过1680EB,全国算力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42,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
在当今数字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的时代,算力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前沿阵地,更是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新引擎。步入2025年,算力产业在历经前期的快速扩张后,正稳健迈入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的全新阶段,展现出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市场新动向。
一、规模扩张成果斐然,基础设施根基稳固
从全球视野来看,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在算力领域重兵布局,深化关键领域政策扶持,加速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布局。我国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果卓著。“东数西算”工程稳步推进,规划建设超过250条干线光缆,犹如一条条信息高速公路,将东西部算力资源紧密相连;光缆干线400G端口数量大幅跃升至14060个,数据传输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存力总规模超过1680EB,为海量数据的存储与调用筑牢根基。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与水平已然位居全球前列,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构筑起坚实底座。
二、顶层规划持续完善,产业发展方向明确
国家层面,相关部委高瞻远瞩,统筹规划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蓝图,推动算力产业从单纯的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地方政府也因地制宜,依据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特色,精心规划算力资源布局,由此形成了层次分明、各有侧重的区域算力发展体系。
三、技术创新多点突破,赋能产业升级发展
在芯片领域,国内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GPU、FPGA等关键芯片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例如,部分企业研发的人工智能芯片,在性能和能效比上已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为我国算力产业自主可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软件方面,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不断优化升级,对算力的适配性和调度效率显著提升。同时,
云计算、边缘计算、量子计算等新兴计算技术也在加速迭代,与传统算力技术相互融合,拓展了算力的应用边界。
四、生态建设加速推进,协同发展格局初显
当前,算力产业生态建设如火如荼,产学研用各方紧密携手,协同创新氛围浓厚。在学术界,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大了对算力相关基础研究的投入,在计算理论、算法优化、芯片设计等领域不断取得创新性成果,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储备。产业界内,算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从芯片制造商、设备供应商到云服务提供商、应用开发商,形成了一条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链。
五、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市场前景广阔无限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石油”,正深度赋能千行百业,推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应用场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在工业领域,算力助力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设备的实时监控、故障预测与智能运维,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柔性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在医疗领域,算力支撑医学影像识别、疾病预测、药物研发等应用。
此外,在教育、交通、能源、传媒娱乐等领域,算力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应用,算力的应用场景还将不断拓展延伸,市场前景极为广阔。预计未来几年,全球算力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