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污泥从沉重的“环境负担”蜕变为可循环的“绿色资源”,西咸新区沣西污泥处置厂以技术创新为刃、责任担当为基,成功开辟出一条资源化、低碳化的固废处置新路径。依托中铁水务自主知识产权的“两段式干化+热解气化”核心工艺与高效的“投建营一体化”模式,该项目不仅有效破解了“污泥围城”困局,更打造了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于一体的固废处置“价值链标杆”,成为推动“无废城市”建设与落实“双碳”目标的中坚力量。
藏于工艺的创新密码:
污泥“蜕变重生”的技术革命
作为国内成功应用“两段式干化 + 热解气化”工艺的污泥处置项目,沣西污泥处置厂的核心优势在于改变了传统工艺“高能耗、高污染、低利用”的痛点。这套自主技术体系,为污泥量身定制了一条高效“蜕变流水线”,实现了从单纯“处理”到深度“资源利用”的全链条升级。
两段式干化:梯级协同的节能模式
首道“减水”关卡创新采用“薄层干化+带式干化”梯级模式。80%含水率污泥经薄层
蒸发器快速脱水至50-55%;带式干化环节则高效回收废气余热,接力将含水率降至15%。此过程较传统工艺节能30%以上,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1万吨,节能优势显著。
热解气化:自供能的资源闭环
干化污泥进入热解气化炉,其有机物被转化为富含CO和H2的可燃气体,燃烧产生的蒸汽回用于干化系统,形成高效的“污泥自供能”闭环。最终,污泥减量化率高达90%,末端产物重金属指标符合建材利用标准,真正实现“吃干榨尽”。数据显示,该工艺年减碳44万吨、减排率超90%,危废量锐减99%以上,烟气排放指标全面优于国家标准,以“近零排放、全量利用”树立了行业环保新标杆。
投建营一体化:
高效协同铸就“中铁速度”
沣西污泥处置项目的快速落地与卓越运营,离不开“投建营一体化”模式的强大支撑。作为陕西省和西安市2021年十大重点项目,该项目创造了令行业瞩目的“中铁速度”——2021年6月中标,2022年9月试运营,2023年1月正式商运,仅用15个月就完成从蓝图到投产的全流程。
“投建营一体化”模式的强大动能,在项目全周期释放出令人瞩目的“中铁速度”与综合效益。建设阶段,通过设计与方案的深度协同,优化投资550万元;运营阶段,依托“赵浩创新工作室”,孵化9项实用技改,斩获7项创新成果,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篇,并取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其中核心专利“一种市政污泥处理方法及其系统”获得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高推广价值专利大赛二等奖。5项“五小”创新成果累计实现全周期运营成本累计节约1.42亿元。更彰显项目价值的是其规模贡献:迄今已累计处置污泥逾30万吨,服务西安市23座污水处理厂,为300万居民构筑起坚实的“污泥防线”。这些硬核数据与高效实践,正是“投建营一体化”模式打通壁垒、激发效能,将速度优势转化为强运营实力的最佳诠释。
生态与民生:
从“环境负担”到“绿色红利”
项目的价值,深刻体现在对生态环保与民生福祉的双重赋能。生态效益:年减碳44万吨、危废量削减99%以上,烟气排放优于国标,成为“无废城市”建设的鲜活样本。资源循环:热解气化产物可燃气体供能、末端产物作建材,践行“变废为宝”理念。民生保障坚实:破解西安“污泥围城” 困境,让昔日的环境负担转化为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红利”。
根植沃土:
党建与人才共筑发展基石
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源于党建引领与人才支撑的深度赋能。党建凝心聚力:固废事业部党支部打造“生态文明型”特色支部,通过“三会一课”、“政企联建”等30余项活动激发活力,荣获“公司2024年先进基层党组织”“陕西省农林水利气象工会2023年工会工作先进集体”“集团公司2023年度五四红旗团支部”“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2024年全国铁路模范职工小家”等称号,3名党员获股份公司级荣誉。
人才驱动创新:创新“一周两训”、“应急演练+实操考核” 培养模式,累计培训2086人次。4人斩获“陕西省技术能手”、“陕西省工匠人才”、“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等5项省部级荣誉,锻造了一支固废领域专业人才梯队,为持续创新注入不竭动力。
行业引领:
擦亮“中铁名片”
项目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40余家媒体聚焦报道,第七届丝博会期间吸引国际友人调研,累计接待各级政府、同行及科研机构逾2800 人次观摩学习。从核心技术输出到行业标准引领,从破解“污泥围城”到助力“静脉产业园”协同发展,沣西污泥处置厂正以“两段式干化+热解气化”技术为核心,不断拓展品牌辐射力。
未来,项目将继续深耕固废处置领域,以创新驱动技术升级,以责任践行绿色承诺,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中铁智慧”,让“价值链标杆”的金字招牌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与“无废城市”建设的征程中熠熠生辉。
来源:沣西污泥处置项目/张艳
原标题:品牌先锋(八)| 西咸新区沣西污泥处置厂:从“污泥围城”到“资源闭环”的标杆之路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