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银发健康消费“四化”趋势催生新蓝海,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预测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19.1万亿元,2050年将增长至49.9万亿元。爱企查数据显示,中国现存养老相关企业达46.9万家,近十年注册量保持稳定增长,今年年内已注册超5.1万家。从地域分布来看,山东养老相关企业数量领跑全国。
当前,智慧养老市场已初具规模。2024年,智慧养老市场规模达到8730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28.5%。其中,健康监测类产品表现最佳,智能化家居增速最快,年销售同比增长67%。
在智能健康监测设备方面,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产品能够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心率、血压、睡眠等生理指标,并将数据同步至手机APP或云端平台,方便子女和医护人员随时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
居家安全预警系统则通过安装在老人家中的
传感器,如烟雾传感器、燃气泄漏传感器、跌倒报警器等,能够及时发现家中的安全隐患,并向相关人员发送警报信息。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多家企业推出了类似的产品,部分地区还将居家安全预警系统纳入了政府民生工程,为老年人免费安装。
远程医疗服务的发展也为智慧养老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视频会诊、在线问诊等方式,老年人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一些大型医疗机构还与养老机构合作,建立了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共享。
爱企查数据显示,山东养老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山东在智慧养老市场的领先地位并非偶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政策支持力度大:山东省政府高度重视养老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山东省养老服务条例》《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为养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经济基础雄厚:山东是我国的经济大省,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对养老服务的消费能力较强,能够支撑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
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山东是人口大省,同时也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为智慧养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除山东外,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养老相关企业数量也较多,在智慧养老市场的发展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这些地区同样具备政策支持、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等优势,并且在科技创新能力、市场开放程度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竞争力。
例如,广东作为我国的经济强省和人口大省,在智慧养老领域积极探索创新。广州市通过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整合了养老服务资源,实现了养老服务的线上线下融合;深圳市则鼓励企业开展智慧养老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养老设备。
江苏在智慧养老方面注重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南京邮电大学与相关企业合作,研发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
智慧养老系统,实现了对老年人健康、安全等方面的全方位监测和管理。
浙江则充分发挥互联网产业发达的优势,打造了一批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杭州市的“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通过线上平台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养老服务,如在线预约护理服务、购买养老用品等,受到了老年人的广泛欢迎。
而在中西部地区,虽然养老相关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但随着国家对养老产业的重视以及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地区的智慧养老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如,四川省成都市积极打造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基地,吸引了多家知名企业投资建设,推动了智慧养老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应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生活照料,而是更加注重健康管理、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的服务,满足老年人对品质生活的追求。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