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企业动态

面齿轮系列国家标准工作组首次会议在西安召开——中国面齿轮传动迈入“技术+标准”双轮驱动时代

2025-08-06 15:05:55来源:镭射传动 阅读量:14809 评论

分享:

  为深入贯彻国家“强化基础零部件技术攻关”和“提升标准国际话语权”的战略方针,国家齿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5年06月20日-23日在西安召开了面齿轮国家标准工作组首次会议。本次会议由国家齿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齿标委)主办、西安镭射传动科技有限公司独家承办,汇聚了中国机械总院集团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郑机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西北工业大学(西工大)、北京工业大学(北工大)、河南科技大学(河科大)、辽宁工业大学(辽宁工大)、西安镭射传动科技有限公司(镭射传动)、桂林桂北机器有限责任公司(桂北机床)、郑机所(郑州)传动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青岛空天动力结构安全研究所、河南龙门实验室和国家齿标委等13个单位35名代表,共同启动了我国面齿轮系列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
 

 
  《面齿轮 几何与测量》系列国家标准工作组首次会议由郑机所行业中心主任、国家齿标委秘书长曹志刚全程主持,工作组组长、北航王延忠教授和国家齿标委委员王志刚研究员主持标准审议和讨论。
 
  01
 
  破垄断·定标准:
 
  双战略驱动产业升级
 
  此次会议紧扣国家两大核心战略方向:
 
  突破“卡脖子”技术:面齿轮作为航空、船舶等领域高功率密度传动的核心部件,长期受限于欧美技术垄断。“十四五”之前,北航、西工大已突破了面齿轮设计和精密制造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与精密制造装备禁运;目前,镭射传动已构建了面齿轮“设计-制造-检测-试验”的工程化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空白。
 
  抢占标准制高点:通过制定原创面齿轮系列国家标准,推动面齿轮传动技术成果转化为高端传动产品,打破西方在高端传动领域的标准垄断,为国产高端装备“走出去”奠定基础。
 
  02
 
  核心议程:
 
  聚焦标准草案与分工部署
 
  会议围绕《面齿轮 几何与测量》系列国家标准的制定展开关键议程:
 
  1.审议《面齿轮 几何与测量》系列国家标准草案:聚焦“术语与几何计算”、“精度制”、“精度测量方法”三大核心基础标准(草案),逐条审议和讨论,力促构建统一的行业规范;
 
  2.分组研讨:按照《面齿轮 几何与测量》的系列核心基础标准分组研讨,确保技术细节全覆盖;
 
  3. 部署计划:明确两阶段推进路径——优先完成《面齿轮 几何与测量》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同步启动面齿轮强度计算与疲劳试验等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形成全链条覆盖;
 
  4. 形成会议纪要:确立面齿轮系列国家标准的框架、分工及时间节点,为后续工作提供行动指南。
 
  03
 
  技术赋能:
 
  从突围到标准驱动新质生产力
 
  本次会议标志着中国面齿轮传动产业迈入“技术+标准”双轮驱动新阶段:
 
  从“技术突围”到“标准赋能”
 
  此次面齿轮系列国家标准工作组首次会议和面齿轮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将推动“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创新链条构建,形成新质生产力闭环。
 
  服务国家高端装备自主可控
 
  面齿轮国家标准体系可辐射航空传动及低空飞行器减速机、船舶传动、重载车辆、高端农机传动、机器人关节等多个领域,支撑产业链全面升级。
 
  04
 
  权威发声:
 
  产学研协同绘就标准蓝图
 
  郑机所行业中心与国家齿标委代表发言:
 
  锚定国产化准绳
 
曹志刚:郑机所齿轮行业中心主任、国家齿标委秘书长
 
  “面齿轮作为航空航天、精密装备的核心传动部件,其标准体系缺失长期制约我国高端制造自主可控。本次会议标志着中国面齿轮传动技术迈入标准化、体系化新阶段。” 郑机所齿轮行业中心主任、国家齿标委秘书长曹志刚在会议上的发言,点明了此次会议的重大意义。长期以来我国面齿轮标准体系处于空白状态,制约了面齿轮传动技术的应用,而此次会议的召开,无疑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曙光。
 
石照耀: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60中国委员,国家齿标委副主任
 
  在会议专家研讨环节,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国家齿标委副主任石照耀从技术维度分享了重要观点。他指出,在传动精度层面,面齿轮相较于传统齿轮,若在同一减速器内实现相同传动精度目标,可通过精准控制误差达成,为优化传动系统性能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而在齿形标准方面,石照耀教授强调,我国1989年的相关标准已不再适用当前需求,传统测量方法对面齿轮的应用价值有限。他建议保留三个突破误差概念,认为此举对提升面齿轮实验研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将为面齿轮标准体系的构建注入更符合实际应用的创新理念。
 
王志刚:郑机所研究员、国家齿标委委员、国家齿标委原秘书长
 
  郑机所研究员、国家齿标委委员、国家齿标委原秘书长王志刚详细介绍了面齿轮系列国家标准的前期工作和后期工作计划。此次会议聚焦《面齿轮 几何与测量》国家标准的“术语与几何计算”、“精度制”、“精度测量方法”三大核心基础标准,旨在构建起完善的“国家标准骨架”。其一为设计指南,将统一专业术语与设计规范,为面齿轮的设计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引;其二是质量准绳,建立精度分级评价体系,严格把控面齿轮的质量;其三为检测标尺,制定极端工况测量方案,确保面齿轮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性能可靠。
 
  面齿轮国标工作组与国标牵头单位发言:
 
  深耕应用、加速落地
 
王延忠:面齿轮国家标准工作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桂北机床首席科学家
 
  面齿轮国家标准工作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桂北机床首席科学家王延忠在会上表示:“本标准首次将‘面齿轮精度制’纳入国家标准体系,为百万级精密传动部件提供国产化准绳。让我们为自己争光,为国家争光!”这一举措不仅将提升我国面齿轮制造的技术水平,更将助力实现高端传动部件的国产化替代,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赵宁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陕西省齿轮传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镭射传动首席科学家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陕西省齿轮传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镭射传动首席科学家赵宁表示:“为促进面齿轮传动技术在各行业的工程应用,面齿轮国家标准到了需要加速推进的阶段,作为扎根西安的高新技术企业,西工大和镭射传动将持续深耕航空传动等领域的面齿轮传动技术应用,助力面齿轮系列国家标准成为产业升级的‘通用语言’。”这不仅体现了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和责任担当,更展现了校企合作在推动行业发展中的积极作为。
 
魏冰阳 河南科技大学教授、河南省齿轮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在面齿轮传动技术专题研讨会上,河南科技大学教授、河南省齿轮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魏冰阳围绕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发表了主旨发言。他特别强调,面齿轮精度及相关项目测量方法的规范工作是下一阶段的重点。“科学、可靠的精度评价指标与测量方法,是连接制造商与使用者的关键纽带,既能为产品质量把关,更能推动行业标准化进程,为面齿轮传动技术向更广阔领域渗透奠定基础。”魏老师表示,期待产学研用各方持续深化合作,在面齿轮齿面设计、制造工艺、精度控制等方面持续突破,让面齿轮传动技术在高端装备制造中发挥更大作用,助力我国传动领域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
 
  05
 
  标准为翼:
 
  重塑全球传动产业格局
 
  随着面齿轮国家标准工作组首次会议的圆满落幕,中国面齿轮传动技术和产业正式开启了以自主创新为引擎、以国家标准为航标的新征程。在国家齿标委领导下,以西工大/镭射传动、北航/桂北机床、河科大等为代表的面齿轮传动技术与应用领先单位、行业先锋,将依托自主标准体系,加速面齿轮传动技术在航空传动与低空飞行器、船舶传动等行业中的规模化应用;产学研用协同构建的面齿轮标准体系,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打破国际垄断格局。
 
  未来,随着面齿轮标准体系的完善与技术的迭代,中国面齿轮传动产业将以“标准引领者”的姿态,在我国产业链中占据核心位置,为制造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