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住房城乡建委按照数字重庆建设要求,紧扣“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四好”建设路径,将智慧小区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抓手,推动智慧小区从试点探索迈向全域推广、从功能叠加迈向深度融合,推动住房发展从住有所居向住优所居转型升级。
自2018年启动智慧小区建设以来,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打造智慧小区590个,总面积8869.6万平方米,覆盖所有区县,为约200万市民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高效、便捷的智慧化生活环境,切实提升了群众居住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龙湖两江新宸云顶
重庆龙湖两江新宸云顶是重庆市首个三星级智慧小区,项目位于礼嘉,建设用地面积为3.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8.1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住宅户数415户。
该项目采用了50余项智能科技,通过“人过留影、车过留牌、视频覆盖、光纤到户”的手段,让小区“耳聪目明”。
项目在设计上注重人性化、生态化和智能化。小区主要从通信基础设施、公共应用系统、住宅应用系统、小区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与创新等其他亮点技术5个方面进行打造,共设有16个应用场景,包括:网络覆盖系统、人行出入口管理系统、周界防范系统、视频
监控系统、智能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一氧化碳浓度监测系统、车库管理系统、背景音乐系统、信息发布及查询系统、物流系统、商铺安防系统、园区自动灌溉系统、智慧家居系统、智慧APP、智慧共享空间。
这些智能化系统不仅提高了小区的安全性,还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香港置地·启元
香港置地·启元项目位于江北区观音桥组团I分区,建设用地面积为13182.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8014.32平方米,项目由4栋多层住宅(1# 、2# 、3# 、4#楼)及地下车库组成,总居住户数288户,停车位444个。
该项目综合应用多项智慧小区技术,包括
人脸识别、小区无线WiFi覆盖、车牌识别、智能访客管理、高空抛物监测、火情监测、周界报警弹屏、家居安防报警、供配电监控、公共照明监控、电梯状态监控、设备能耗监测、给排水监测、送排风监控、积水监测及环境监测系统。
项目通过搭建统一的集成管理平台,实现对上述设备的集中管控。平台后台接入智慧小区公共服务平台,并配套移动端服务,支持业主在线缴费、在线报事报修、远程开门、访客预约、使用在线商城及发布邻里圈信息等功能,显著提升了业主生活的便捷性。
重庆又是如何推进智慧小区建设工作的呢?
强化标准引领支撑
2018年,重庆发布国内首部《智慧小区评价标准》,为智慧小区的建设和发展建立了基本衡量标准。2023年10月1日,修订发布的《智慧小区评价标准》,新增智慧消防、AI云算法平台等9项内容,优化智慧巡查、便民服务等13项要求,为智慧小区建设提供了更为科学规范的指引。
构建核心基础设施体系
智慧小区应用技术包括通信基础设施、公共应用系统、家居应用系统、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4大核心模块,由4个一级指标、8个次一级指标和45个二级指标组成,以居民业主为中心,无缝链接物业、社区、服务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人、房、物串联起来,最终为人民打造信息畅通、管理有序、服务完善、安全便捷、人际关系和谐的居住环境。
构建多维度智慧化场景应用
智慧安防体系升级。针对高空抛物、电动车入梯、消防通道占用等安全隐患,创新性引入AI视频分析算法,实现智能识别与自动预警;建立“一键报警”系统与公安110接处警平台联动机制,大幅提升应急响应效率;部署智能井盖、消防水压监测终端等物联设备,实现风险隐患实时感知。
物业管理模式革新。将传统电子巡更升级为可视化智慧巡查系统,实现人员轨迹与设施状态动态管理;构建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强化数据交互与场景联动;推广多功能智慧灯杆,集成信息发布、设备充电、紧急呼叫等公共服务功能。
民生服务精准供给。开发“重点人群关注”子场景,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三件套”(烟感报警器、红外探测仪、一键报警器),实现健康异常实时预警;增设智慧充电桩、AI健身设备等便民设施,打造“15分钟智慧生活圈”。
建立多元共治服务生态
组建专家技术库,服务智慧小区建设,重点培育智慧门禁、智慧安防、智慧停车、智慧平台等智慧产品,积极对接国内知名智能化企业,大力培育本地企业,强化配套实施能力,集合30多个门类200余家智慧企业,健全从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的产业链条,为智慧小区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产业支撑。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