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企业动态

科技护航夏日安全:筑牢防溺水 “智慧防线”

2025-07-24 08:36:08来源:智慧城市网整理 阅读量:17315 评论

分享:

  夏日炎炎,戏水纳凉成为人们消暑的常见选择,但溺水事故也随之进入高发期。据应急管理部数据显示,每年6至8月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时段,约占全年溺水事故总量的65%以上,其中青少年和儿童占比超过70%。
 
  6月22日,湖南张家界3名学生下河游泳溺水,其中1人被成功救援上岸,两人被冲走不幸遇难。
 
  6月15日,河南许昌鄢陵县3名小学生结伴到鹤鸣湖广场游玩,在广场西侧浅水区捞鱼时不慎滑落至深水区,其中1人爬出并向附近人员求助报警,相关部门及时赶往现场救援,2人救治无效死亡。
 
  6月8日,广西柳州市柳江区3名儿童在没有监护人陪同的情况下到穿山镇五道村游玩,在徒步通过穿山河的一处滚水坝时不慎落水遇难。
 
  ......
 
  一件件事故令我们惋惜,同时也引发反思。传统的人防手段如巡逻劝导、设置警示牌等,难以实现全时段、全覆盖的防护。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正逐步构建起一套集监测预警、智能救援于一体的防溺水科技体系,用技术力量为生命安全筑起坚固屏障。​
 
  智能监测:用“科技眼”守护水域安全​
 
  水域动态监测系统:24小时不眨眼的“守望者”​
 
  在浙江杭州的钱塘江沿岸,一套由高清摄像头红外热成像仪和AI算法组成的智能监测系统正24小时运转。当系统识别到有人靠近危险水域或进入禁游区域时,终端设备会立即发出声光预警,同时将位置信息推送至附近的巡逻人员。这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监测技术,能在50米范围内精准识别人体姿态,即使在阴天、傍晚等光线不足的环境下,识别准确率仍保持在92%以上。​
 
  更先进的毫米波雷达监测设备已在部分水库投入使用。与光学设备相比,雷达不受天气、光线影响,可穿透雨雾实现360度全域监测,对落水目标的响应时间缩短至10秒以内。广东惠州的白盆珠水库安装该系统后,已成功预警12起溺水风险事件,其中3起直接避免了悲剧发生。​
 
  水域环境感知网络:提前预判风险隐患​
 
  水温、水流速度、水深变化等环境因素与溺水风险密切相关。在江苏太湖的部分重点水域,部署了由水质传感器、流速仪和水位监测终端组成的环境感知网络。这些设备每5分钟采集一次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传输至管理平台。当监测到水流突然加快、水位异常上涨等危险情况时,系统会自动触发预警,并通过沿岸的电子屏向公众发布警示信息。​
 
  针对野外溪流等隐蔽危险区域,便携式水质监测设备已开始应用于基层巡查工作。浙江温州的救援人员使用的手持监测仪,可在30秒内完成水温、流速、浑浊度等6项指标检测,帮助快速判断水域安全性,为野泳者提供科学警示依据。​
 
  个人穿戴式预警装备:贴身的“安全卫士”​
 
  面向游泳爱好者和水上作业人员的智能穿戴设备,正在成为防溺水的“最后一道防线”。专业游泳手环内置水压传感器和运动姿态识别芯片,当检测到佩戴者连续10秒静止在水下或出现异常下沉动作时,会自动发出高分贝警报,并通过蓝牙连接的手机发送包含定位信息的求救信号。​
 
  针对儿童群体设计的智能泳衣,在布料中植入了导电纤维,当泳衣被水浸湿超过预设时间(通常为15秒)且未检测到正常游泳动作时,配套的家长端APP会立即收到提醒。这种设备在河南郑州的部分社区泳池试点中,成功预防了2起儿童独自进入深水区的危险事件。​
 
  智能救援:科技让救生更高效精准​
 
  水上救援机器人:快速抵达的“救生尖兵”​
 
  传统水上救援中,救生员游泳抵达溺水者身边平均需要3-5分钟,而救援机器人能将这个时间缩短至1分钟以内。在山东青岛的海滨浴场,部署了外形类似小型摩托艇的水面救援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负载能力达150公斤,可同时救助2-3人,且能在3级风浪中稳定运行。​配备声呐探测和水下摄像头的机器人,能在浑浊水域中快速定位溺水者位置,并通过机械臂携带救生圈准确送达。
 
  无人机救援系统:空中指挥的“千里眼”​
 
  无人机凭借快速响应、视野开阔的优势,成为水上救援的重要力量。在湖南洞庭湖周边,救援队伍配备了搭载高清摄像头和救生抛投装置的无人机。发现溺水者后,无人机可在100米高空精准投掷救生圈(误差不超过2米),同时通过实时传回的画面指挥地面救援。​夜间救援中,搭载红外热成像相机的无人机能在完全黑暗环境下识别水中的人体热量信号。江西南昌的消防部门使用该设备,在2024年夏季成功搜救了4名夜间野泳遇险人员。
 
  智能调度指挥平台:整合资源提升效率​
 
  当溺水事故发生时,快速整合救援力量至关重要。浙江嘉兴搭建的水上应急救援指挥平台,整合了水域监测数据、救援队伍位置、救援设备状态等多类信息。系统接到报警后,会自动规划最优救援路线,就近调度救援人员和设备,并同步推送溺水点的水深、水流等环境数据,辅助制定救援方案。​
 
  这个夏天,越来越多的科技装备在水域边悄然上岗,它们或许不显眼,却在用精准的数据、快速的响应、智能的行动,为每一个生命保驾护航。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